坐落在安徽北部的宿州,有着“江南第一州”的雅称。不同于典型的江南烟雨城市,宿州在地域文化上颇具北方特色。可以说,宿州的文化是南北文化的过渡地带。这种文化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其饮食文化,宿州人喜食面食,馒头蘸酱就可以成为一顿饭的主食。
如果去过宿州,却没有尝过手工擀面皮,这不外乎是一桩遗憾事了。要吃到正宗的面皮,是要费些心思的。宿州人讲究面皮的纯手工制作,这是和工厂加工出来的不一样的。首先,面皮的制作过程十分精细,精确到每一步,否则,做出来的口感就会差强人意。
上乘面皮制作出来应该是十分筋道的。面粉加水,和成面团,每过一段时间就搅动面团。这是讲究手法的,熟练的师傅可以很快地给面团上筋。而对于外行人来说,这一步是极难驾驭好的,也是决定面皮能否做好的关键一步。
如果这一步顺利完成了,将面皮洗净面水,上锅蒸制即可。出锅的面皮,切块,浇上辣椒油,放入花生、黄瓜丝、盐、错、榨菜等辅料,凉拌开,一碗色泽诱人的手工杆面皮就做好了。
关于辣椒油的制作,也是要费些心思的,这直接决定了做成的面皮能否刺激你的味蕾。先用花椒、茴香方油锅里爆炒,再撒入辣椒粉和白芝麻。对于外行来说,这是最为简便的做法。吃货们可以在家尝试起来。
并不是说,你去过宿州就能品尝到正宗的手工擀面皮了。作为一种街边小吃,它能走出宿州,在安徽流传,这其中的精髓在于,传统的精细的手工制作。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精细的手工生产,因为耗时久、制作复杂,渐渐被机器大作坊的生产方式取代。
用机器生产出来的面皮,提高了生产效率,但同时也忽略了流传已久的匠人精神。这种追求精细的精神,直观地体现在面皮的口感上。一份好的面皮,应当是丝滑可口的,辛辣与爽口在舌尖打转,进而刺激大脑的感应神经。而这种微妙的体验,随着传统手艺的流逝,渐渐很难找寻了。即便你走在宿州的街头上,街边皆是面皮摊,你也无法断定哪一个最能迎合你的口味。
这时最好是随机询问几个当地人,他们共同的推荐无疑就是家老作坊了。只有品尝到最正宗的面皮,才算不枉此行。面皮与凉皮、米线等同属于凉菜类,而宿州走出了自身的特色。人们一提到面皮,首先想到的就是宿州。民以食为天,我们可能会很难记住一个城市的名字,但是那唇齿流溢的美食特色,往往会将那座城、那种美味回忆,深深地镌刻于脑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