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阿美让老公陪儿子轩轩在客厅玩一会儿,自己到阳台收衣服。不一会儿,阿美听到了老公“啊”的一声尖叫,抱着衣服慌忙跑进客厅,想看看出什么事了。原来,两人原本玩得好好的,轩轩冷不丁抓起爸爸的手,猛地咬了一口。阿美哭笑不得,忙帮老公上了点药。不过,阿美注意到,八个月大的轩轩,最近好像特别爱“咬”,不管是什么东西,抓住就咬,还特别喜欢咬人…
孩子爱咬人,不是阿美一个人的困惑,许多带孩子的家庭都要经历这么一个“特殊时期”,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著作《儿童微行为心理学》中有言:“儿童每个行为的背后,都有心理学解释”,关于孩子咬人的事,也有它的心理学依据。
依据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研究,一岁内的婴儿正处于“口欲期”,这意味着他们通过像吸吮、吃喝、啃咬等口部动作来完成自己的各种欲望。这个时候的孩子,用口来认知世界和满足自我,所以像轩轩那样,有啥咬啥,甚至咬人,都是正常的现象,宝妈不必担心。
另外,宝宝通常在六个月左右开始长牙,这个过程,牙龈上的神经末梢会受到刺激,出现牙龈红肿、发痒的情况,这时候宝宝也可能通过啃咬来缓解这种不适感。
对于“口欲期”或长牙期的孩子,不需要刻意去矫正孩子的啃咬行为,反而要让他们提供啃咬的方便。如果在一岁半以前,孩子的咬食需求得不到满足,可能会使“口欲期”延长,让孩子更爱乱咬,这也是心理学领域中提到的“过度补偿”现象。所以在此期间,家长要满足孩子的需求,比如提供磨牙饼干、咬咬乐等磨牙食品和玩具,供孩子咬食。当然,给孩子买咬咬玩具时,要注意选用安全无毒的,还要经常清洗消毒,确保卫生。
“口欲期”和长牙并不是孩子爱咬人的唯一解释,也不是过了一岁,孩子就不爱咬人了。在心理学上,还有“物权敏感期”这样的概念存在。所谓的“物权敏感期”,是指孩子在两岁左右,会对物品的占有特别敏感,比如会觉得东西都是自己的,别人动不得,但是这时候的孩子又不能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诉求,所以在“物权”受侵犯的情急之下,“咬人”就成了最直接的抗议方式。当然,也有些孩子爱咬人的习惯,只处于一种纯粹的模仿。大人逗孩子或者表示亲昵,有时候会象征性地咬咬孩子的小手或脚丫,这可能也会成为孩子的模仿对象,只不过,孩子下嘴,可能就没了轻重。
以上两种情况下,咬人就不值得鼓励了,家长要让孩子知道,咬人是会痛得,不能随便模仿。在孩子愤怒或恐惧的情况下,要及时进行安抚和疏导,让孩子明白咬人不是唯一的抵抗方式,也可以大声说不,或者寻求爸爸妈妈的帮助。对于稍微大一些的孩子,家长也应当及时地传授交际的技巧,避免让孩子用咬人这种不恰当的表达方式。
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群美育儿,让我们用最好的方式陪孩子长大。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