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相信大部分人都喜欢喝饮料,那么,市面上的那些概念饮料,大家知道怎么正确认识吗?
“0能量”不代表没能量
许多正在减肥的消费者特别在意能量的摄入,一些商家看准此商机纷纷推出“0能量”饮料。其实,我国对食品成分标注的相关要求是,当食品中的能量低于17千焦/100克(固体)或100毫升(液体)时,就可以称之为“0能量”。由此可见,即便一款饮料标称为“0能量”,也并不意味着一点能量都没有,而是能量较低。
无糖和低糖有区别
无糖饮料,是指饮料中碳水化合物或糖的含量低于标准的“0”界限值,即每100克或每100毫升食品中的糖含量等于或低于0.5克。
总有消费者疑惑,无糖饮料明明不含糖分,为何喝起来还有甜味?因为,为了获得较好的口感,生产企业往往以甜味剂来替代蔗糖。甜味剂属于食品添加剂,包括阿斯巴甜、安赛蜜、甜蜜素等,对这些成分,商家也应该在配料表中明确标出。
低糖饮料也是指饮料中的碳水化合物或糖含量低于一定界限值。按照国家标准,一款食品中的糖含量只要低于5克/100克或5克/100毫升,就可以称为是低糖食品。
维生素含量有讲究
饮料上表明“含有维生素C”或“富含维生素C”是为了说明其维生素C含量高。国家标准:每100毫升饮料中所含维生素C应达到NRV(指营养素参考值,专门用在标签上比较营养素高低的数值)值的7.5%。
目前,维生素C的NRV值为100毫克,7.5%即7.5毫克及以上。与之平行的要求是,每420千焦能量中所含的维生素C应达到5%NRV,即5毫克及以上。对于饮料中“富含维生素C”的要求则更高,为“所含维生素C”限定值的2倍。
果汁和果味饮料是两种产品
果汁饮料和果味饮料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是两种明显不同的饮料。
根据国家标准,果汁饮料中的果汁含量最少要达到10%;而果味饮料是由糖、甜味剂、酸味剂和食用香精等调制而成,它的味道主要是香精调配出来的,果汁成分很少,有些甚至一点果汁都不含。
咖啡饮品不是咖啡
想要辨别一款饮料是纯咖啡还是咖啡饮品,从二者的配料表中就能看出来。
纯咖啡的配料表中,只应该有咖啡豆、咖啡粉或速溶咖啡。
咖啡饮品则不然,排在配料表前几位的成分一般有白砂糖、植脂末、葡萄糖浆,以及食品添加剂,这些都是用来调节产品风味和口感的。
有些咖啡饮料的配料表中,咖啡成分的位置非常靠后,甚至在最后一位,说明饮料中所含的咖啡很少。
植物蛋白饮料蛋白质含量低
市场中的植物蛋白类饮料有很多,如杏仁露、核桃露、椰汁及豆奶等。消费者一看到包装上标有“蛋白饮料”4个字,就认为其是高蛋白饮料,其实不然。
根据国家标准,植物蛋白饮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应不低于0.5%,因此市场上销售的植物蛋白饮料配料表中,一般标注着每100毫升饮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在0.6克—1.0克;而高蛋白饮料配料表中,每100克饮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应大于等于12克。所以,植物蛋白饮料不是高蛋白饮料。
原来,概念饮料学问这么多,大家是不是涨姿势了呢?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选购呢?收好这五招妥妥的~
消费提示:
1、选购合格产品,注意看标签。看产品名称能否反映产品真实属性,配料表、生产单位生产日期、保质期、执行标准、营养标签等信息是否齐全。
2、天气炎热,不要贪凉,过多饮用冰镇饮料。科学研究证实,热饮比冷饮降温能力更强,接近体温的热水或热茶是最好的选择。
喝热茶大约能使体温下降1.5度,喝热白开水下降1度,喝冷白开水约下降0.5度,吃水果能下降0.2-0.3度,而吃冷饮却只能下降0.1度左右。
3、运动中注意少量多次补水,运动大量出汗后,不要过于依赖功能性饮料来恢复体力。
功能性饮料目前尚未有标准,也未纳入药品食品监管局的监管范围,饮用也要注意区分适用人群和适宜的场合。用量超过人体需要时也会 增加人体器官的代谢负担,反而会致病。
4、店铺加工的鲜果饮料等要注意操作规程、保存环境的卫生,保存时间等;
5、为少年儿童选购饮料时,特别要注意颜色过于鲜艳的加工饮料可能会有色素超标、糖份过高等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