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与不吃,运动与不运动,可谓人生两大命题。
运动后容易食欲大增,多少人从健身房出来后,转身就出现在对面的火锅店。
运动后适量进食有益身体,但吃得过多,反而使运动效果大打折扣。
运动后适合吃7种食物
运动后不要马上吃饭,通常1小时后可以进食。
此时身体代谢处于较活跃状态,营养与能量可被迅速输送到身体的肌肉组织,不易被囤积为脂肪。
可选择的食物种类包括:谷物类、新鲜水果蔬菜、奶制品、瘦肉鸡肉等,具体推荐如下。
1
燕麦
热量较低,吃后饱腹感强,含有β-葡聚糖,能够降低小肠对脂肪和胆固醇的吸收率,抑制胆固醇合成。
2
玉米
含有丰富膳食纤维,低热低脂,容易产生饱腹感,还能促进肠蠕动。
3
西红柿
含有番茄红素等有益身体健康的化学物质,有助于修复肌肉和血糖水平。
4
猕猴桃
富含维生素C,能帮助消除人体自由基,缓解肌肉酸痛,还能帮身体合成肉碱,促进身体燃烧脂肪。
5
香蕉
钾含量丰富,能帮助平衡体内电解质,缓解运动后身体疲劳感。不过,香蕉含糖量高,不宜多吃。
6
酸奶
酸奶富含大量乳酸菌、钙和活性物质,能帮助肠道的菌群平衡,还能增加营养、帮助消化。
7
鸡胸肉
富含优质蛋白,能快速补充能量、缓解疲劳,有较强的饱腹感,还能有效增肌。
特别提醒:
运动后需注意补水。通常健身30分钟后开始喝水,每次200毫升,少量多次。
运动后的加餐量应为正餐量的1/4~1/3,大约200卡热量的食物。
切忌一种食物吃到饱,注意营养的均衡搭配。
不要乱喝运动饮料,只有在长时间高强度运动后,身体容易出现电解质紊乱,才补充运动饮料。
避免高热量食物,容易引起较高的胰岛素反应,不利于运动后的身体恢复。
不喝啤酒,啤酒不仅热量高,还不利于蛋白质的同化作用,影响肌肉的合成。
不同年龄的最佳运动方案
各年龄层人群都有适合自己的运动方案,在选择时应达到如下活动标准:
6~17岁人群
每天中或高强度活动≥60分钟,每周至少3天做高强度活动,包括肌肉强化活动及骨骼强化活动。
肌肉强化活动要求涉及所有主要肌肉,包括腿部、臀部、背部、腹部、胸部、肩部。
推荐的运动有:
中等强度运动有轮滑、骑自行车;
高强度运动有跳绳、各种球类、游泳、武术等;
肌肉和骨骼训练有拔河、攀岩、俯卧撑、仰卧起坐、跳远、跑步等。
18~64岁人群
每周150分钟中强度有氧体力活动,及2天以上的全身肌肉强化活动;或每周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体力活动,及2天以上的全身肌肉强化活动;或相当于上述运动量的混合运动。
按照这一标准,我国成年人中有近80%的人没有达到。
锻炼时,可以将运动量分配到每一天,每次时间不能短于10分钟。
推荐的运动有:
中等强度运动有快步走、游泳、交际舞;
高强度运动有跑步、负重远足、有氧操、快速骑车等;
肌肉训练有弹力带训练、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等。
65岁以上人群
原则上与18~64岁人群一致,如果因慢性疾病无法完成,应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性地锻炼。
推荐的运动有:
中到高强度运动有步行、跳舞、游泳、骑车、高尔夫球;
肌肉训练有哑铃、园艺、瑜伽、太极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