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欧洲时报网报道,2019年春夏时装周在上海举行。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称,该时装周正在成为进入中国这个利润丰厚的市场的重要通道,不过想在中国市场运作依然存在难度。创立于2003年的上海时装周不属于四大时装周之一,但其重要性正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而加强。
伦敦的时尚设计师萝克桑达·伊利契奇在接受BBC采访时表示,很赞赏中国消费者的冒险精神,“中国市场真的和我DNA里的那些部分产生了共鸣”。
BBC引述一份来自贝恩咨询的报告称,在价值2230亿英镑(约合人民币1.96万亿元)的全球奢侈品市场中,来自中国的支出占1/3。2018年,中国奢侈品市场连续第二年实现20%的增长。
西方品牌一直在跟踪中国不断扩大的中产阶级市场的潜力,寻找进入这个利润丰厚、但受到保护市场的通道。其中,锁定商业伙伴和买家是关键因素。
英国时尚协会(BFC)首席执行官卡洛琳·拉什表示,尽管公司可以单独行动,但“惯例是寻找一位中国的伙伴进行合作”。该协会希望和中国各地的独立零售商取得联系,后者通过类似于微信和微博这样的社交平台发展客户,并通过这些渠道直接进行销售。
拉什说:“我们也在寻找能够帮助英国设计师开设零售店的伙伴,以及能够帮助进行大量分销的大型电商。”
行业人士表示,中国消费者喜欢英国设计的“创意”。上海精品集合买手店The Balancing的首席执行官伊冯娜·干(Yvonne Gan)对BBC表示,最新一季产品中40%的投资都花费在英国品牌,中国品牌只占5%,“本土设计不如英国设计师有创意,品质也无法与后者相提并论”。
尽管如此,英国品牌所处在的仍然是一个拥挤的市场,希望取悦中国消费者,但并非所有都采取了正确的方式。此前,杜嘉班纳(Dolce&Gabbana)就因为一次有攻击性的广告宣传引发严重的反对浪潮,导致一些零售商将其产品下线。
同时,博柏利(Burberry)也因为中国新年广告宣传的偏差引发批评。也有其他一些英国品牌无法在中国取得认同。玛莎(Marks&Spencer)在2017年退出中国,NewLook在去年退出,Topshop也和本地伙伴有摩擦。
中国装饰品零售商派德集团高级销售主管伊雷娜·于(Irene Yu)认为,中国消费者对于时尚非常精明。她说:“他们很成熟、见识广,并且对品质和新潮有要求。”
价格同样也是问题之一。尽管财富在增长,高额进口税让很多西方奢侈品牌超出人们的承受范围。张天伟说,英国设计师仍然处在稍高端的价位。尽管消费能力在不断上升,中国消费者在设计师服装上的消费意愿没有在鞋类和装饰品上强烈。
与此同时,来自本地设计师的竞争威胁也在加剧。伊雷娜·于表示,越来越多的中国设计师开始走上国际舞台,为该领域带来一股新鲜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