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性比女性多三千万,按理说中国女性是不愁找不到对象的,但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大龄剩女呢?她们到底想要什么?她们最终的选择会是怎样的呢?
最近看了一部由两位以色列导演在中国拍摄的纪录片《剩女》。这部纪录片真实的记录了三位单身女性面对传统婚姻观所进行的挣扎和斗争,最后三人各自的选择也让人唏嘘不已。
剩女是指已经过了社会一般所认为的适婚年龄,但是仍然未结婚的女性,广义上是指27岁以上的单身女性。日本人则称之为被男人扔掉的女人。(日本对剩女太狠了,难到日本没剩女吗?)
纪录片中的3位单身女性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34岁的律师邱华梅。她是一个来自东北农村的女孩儿,通过自己的努力打拼最终在北京站稳脚跟成为一名律师。
34岁的她谈过两次恋爱,但最终没有走入婚姻的殿堂。这个年纪还没有结婚,这让她的家人也非常的着急。
印象最深的就是她回东北农村时家人对她的大型逼婚现场。
一进家门刚坐下,父母就问起她的个人问题。当得知华梅还没有结婚对象时,全家都开始炸锅了,你一言我一语的开始教育和开导华梅。
父亲说他因为华梅不结婚这个问题在村里抬不起头来;母亲说因为她的问题他们每天晚上都睡不着觉;结了婚的姐姐则说不结婚再幸福也不叫幸福。
华梅和他们唇枪舌战一番最终还是败下阵来,趴在窗边伤心的留下了眼泪。她虽然不认同家人的观点,但她知道,家人只是因为太关心她了。
这个善良的姑娘回到北京后,开始辗转在各个相亲平台,甚至像公园的相亲角她都不放过,她只想在茫茫人海中,找到那个最符合她标准的伴侣,如果没有,她还是选择宁缺毋滥。
在相亲过程中她被相亲平台的工作人员嘲笑年纪大还标准高;她的律师职业被相亲角里的公园大妈所诟病;好不容易选中的相亲对象又有大男子主义;爸妈每晚都会打电话来询问她的情况。
这样的日子让她有些崩溃了,于是他决定去看心理医生。在心理医生那里,华梅哭着说了这样一句话:“我就像一个人在同所有人战斗,我一边战斗着一边撤退着,有时似乎我赢了,但为什么我一点也不开心。”
这个在职场上如此优秀的女性,在婚姻的问题上被逼得心里崩溃。她其实只想坚持自己的标准,不愿向现实妥协,更不愿意盲目的为了结婚而结婚。
她不是不想结婚,只是还没有遇到合适的。可周围的人却用传统的婚恋观去逼迫她就范,她继续挣扎着不愿妥协。
最终她选择了让家人和自己都能接受的一条路—出国留学。因为这样做不仅能让家里的老父亲觉得有面子,还能让自己暂时逃离这窘迫的困境。
最后这个姑娘到法国去留学了,在法国她不仅让自己得到了更好的成长和历练,多年后还在法国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爱情。
从邱华梅的身上我们多少可以了解到中国剩女的一些所思所想。下面我们就结合影片来回答上面的问题。
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剩女?
1.传统婚恋观与现代女性婚恋观的冲突。
中国传统的婚姻匹配一直是男大女小、男强女弱,男人总想找比自己小,并且仰慕自己的女人。但现代很多女性和男性都一样优秀,她们却只想找比自己强的男性。
很多男性非常欣赏能力优秀的女性,但却不太会娶她们,因为这样的女性基本都是接受过高等教育但一般年龄都比较大了。就像纪录片中的华梅等到真正事业上有所成就时,她的年龄也大了。
2. 女性不愿放弃高择偶标准,多数愿意选择宁缺毋滥。
现代女性文化程度、经济能力和社会地位越来越高,选择伴侣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再加上独立性强,不存在“嫁汉吃饭”的依赖思想,所以越来越多优秀的女性宁愿单身。华梅最终你让选择出国也不愿意妥协。
3.为享受自由,宁愿单身。
这就是一部分不婚主义者,这样的女性,她们把自由看的比什么都重要,自然就会选择剩下来。
邱华梅属于择偶标准比较高,不愿向传统婚恋观妥协的现代女性。她的坚持最终让她获得了幸福。
纪录片中还有两位女性,一个是28岁的女播音员,一个是36岁的大学教授。最终她们一个选择了迷茫观望,一个选择了走进婚姻。
这三个女孩的选择我们不能说她们谁对谁错,只希望余生她们都能快乐。
也许并不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女性愿意选择单身,而是她们越来越清晰的了解自己到底想要怎样的生活和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