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这么一条“流行铁律”:这段时间什么最时髦?看看Blackpink穿什么就知道了。回归声势浩大的Blackpink,带火过又甜又酷的女团风、引发争议的BM风,如今呢,又套上了日式清纯的“JK制服”……
——哦不,严格来说,只能算“JK风“。
有人会问:“不就是格纹、百褶、及膝裙?”,是什么流行风格要分得这么清楚?
但对于“JK制服党”来说,JK制服圈等级森严,而JK制服裙更要血统纯正:
百褶的形状够不够挺阔?会不会炸开?格纹是不是原创?穿出去的样子,会被人说是“穿山甲”(穿着山寨假裙子)吗?
不然,一不留神就会被圈内的“JK警察”抓住,轻则当面批评教育,重则盘问学校班级,甚至人肉围剿。网上有人这么形容这些“JK警察”:盯着别人的制服版式、搭配、山正(山即山寨、正即正版)有没有问题,并且一旦发现问题就疯狂输出批评教育(不管对象、场合,甚至质问对方是否知道什么是JK制服)。
当然,这是非常极端的情况。知乎热榜上还有一则广泛流传的“真人真事”:一个在日本读高中的女生因为急事回国,没来及换校服的她,在机场被拦下当面质问,指责她穿的不是“正品”。
同类事件层出不穷,不只把“JK圈”的过激社交现象带到大众眼前,更有真金白银的流水账单令圈外人瞠目结舌。
今年4月,JK店铺兔姬舍上线了“温柔一刀”格纹裙限时不限量的团购活动,开售后,一举冲下30多万的销量,逼得店主提前终止预售,随即刷爆热搜。
出圈后便有网友调侃:“这不就是天堂伞?”格纹党感到被冒犯,又是一场腥风血雨。
格纹、百褶、及膝裙……何以收获如此瞩目?作为“小众时尚”的一类,和汉服、Lolita一样,这类流行浪潮在如今的中国算不上大众,却又时不时因为一些drama事件引起大众注意——褒贬参半的JK制服圈,到底发生了什么?
01 偏见与被偏见
JK在日文里是表达“じょしこうこうせい”女子高校生的意思。后来延伸到服装文化中,我们习惯用“JK女孩”来代指热爱JK制服的年轻女性群体。
年龄集中在15-22岁,因为共同的爱好聚集在一起,有强烈的圈层认同感,当然,当中的不少人,对“原创”有着很深的执念——
这是我们了解到的“JK女孩”的群体画像。
和其他小众流行一样,JK制服裙在中国少女的穿衣时尚中,也曾遭遇过不少非议。
最开始,从日式高中校服获得初印象,却因为短裙的“纯欲”气质,被污名化为“情色擦边球”;
再后来,因为Lolita和汉服风的小众性不为大众所理解,连带着一起被粗暴地划为“搞二次元的”,随即“中二”、“奇怪”的调侃与误解不绝于耳。
JK制服裙遭遇的偏见,和所有小众时尚一样平平无奇。而那些坚守着挚爱的JK女孩们,在世俗嘲笑声中换来的漂亮小裙子,多少有些辛酸。
更辛酸的,是总有那么一拨人,总爱“代表”自己的圈子做出一些过激举动。
比如我们前面讲过的“JK警察们”,机场“教育”女高中生的日本校服只是冰山一角,霸凌羞辱、制定鄙视链、逼迫对方当众脱下“盗版裙”……等消息,总是活跃出现在网络中。
外界的理解已经够难了,圈子里的认同还要层层审核——那该怎么办?
“按要求”来买裙子呗。
国内JK女孩买裙子一般有两种渠道,一种是代购日产的高中校服裙,另一种是直接从国产淘宝店铺购买。
国产的小裙子就有了“正品”和“山寨”之分。因为正品由画师绘制原创格柄纹样,固定店铺独家发售,样式品类众多,还有专享的单品名,像“山吹”、“温柔一刀”、“玲兰”、“别枝”等等都是圈内的热卖款。
正品工厂生产周期长,往往纹样一出就在店铺预售,时不时还搞个绝版和限量,JK女孩们有时一等就是半年,到货了却问题百出,售后服务也很难保障。
知乎“我们是否太惯着JK制服店了”的提问,关注人数就有3000多人,浏览量则超过430万。
虽是小众但也供不应求,滋生了黄牛倒卖,不少女孩甚至把“抢裙子”活成了应激反应,不管喜不喜欢,有新品就“秒”,反正自己穿不上还能在闲鱼高价卖出——
圈外人叫她们“炒裙党”,而圈内人则直呼“h狗(h是high的意思)”,一边指责不够热爱还要割同好的韭菜,一边呢,却又乖乖地掏出钱包。
“不就是格纹裙,至于吗?”
“我就是喜欢,看着就想买,碍谁了?”
“路人就想买个格纹裙,至于上纲上线说人家穿山寨吗?”
“不尊重版权你还有理了?”
圈外的嘲讽质疑从未间断,圈内的价值观却也从来没有统一过,想要活成“根正苗红”的JK女孩,真是难上加难。
这场声势浩大的战斗中,似乎有人,正在被“规训”。
02 制服是被规训的时尚吗?
说到“规训”,难免让人想起,这JK制服小裙子,原本是高中校服来着。
受历史文化影响,日本社会格外强调国民的统一性、纪律性,而制服则成为这种政治气候的外在体现,象征教育意义的校服更是成为了日本制服的代表。
最早的日本校服比较军事化,到了20 世纪初期,一部分学校深受西化影响,引用水手服样式的校服,比如标志性的坦领衬衫,配以及膝的百褶裙,长筒袜下面是一双黑色制服皮鞋。
延续至今,日本半数以上的国中女生制服都是水手服,高中则大部分是西装外套。
而这些校服,大多也是强制穿着的。
制服的一个显著功能就是群体划分和身份认证,像日本高中生也很喜欢在课余之外的时间穿着校服——要承担这样的职能,这类服装不仅要美观,还需要具备明显的“标志性纹样”。
格纹就这么被搬上了制服的设计台。
而现今国内流行的JK制服裙上的格纹,也是早期日本从欧洲舶来的审美。
比较典型的是苏格兰纹。苏格兰人很早就开始用格子来区分等级,到了19世纪末,几乎稍有地位与身份的家族,都有属于自己家族的格子图案,可以说是一种“贵族制服”了。另外,威尔士亲王格和维希格也是JK制服裙中常见的纹样。一个被赋予了老派英伦的绅士品味,另一个则诞生于平民的女性优雅。尽管出身不尽相同,但在后来的时装演化中,我们还是在Burberry里看见了改良过的苏格兰纹,也在Daks里看到了色彩重组后的维希格纹。
发现了吗?
所有的时尚元素,都曾服务于古早阶层的社会秩序,一般体现在“被规训”的制服上,比如英国传统的男士礼服会标配百褶裙和苏格兰纹。
但当社会结构变更,曾经的阶层标志也会成为大众性的流行元素。任何人都可以穿,任何人也可以“再创造”。
它不再具备“规训”的功能,更不属于哪一个“圈子”。
03 别让“圈子”规训你
JK制服裙上花式百出的格纹和百褶,也是同理。
当它作为“JK制服”时,它仅仅只是校服,也仅仅只承担维持秩序的功能,格纹和百褶,都是一眼就能辨明身份的普通标识。
但当它投入大众时尚,成为“JK风”时,格纹和百褶也仅仅只是流行元素,是人高于社会规训的精神需求和审美自由。如果规格严谨的元素,不过只是圈内人的自我认同,那么用自己的标准打压圈外人的审美自由——
迷失的“JK警察们”,盲目拟定“圈子”里的规矩,狂热执行一份被框好了的审美——
到底是在规训他人,还是规训自己呢?
遭遇偏见却又施加偏见,纵观“JK圈”乱象,更多的穿衣绑架,其实不正是来自于自己吗?
尚未接触大众流行的中国少女,对时尚的选择少之又少,她们需要在服装上求得认同感。可消费社会却利用了这一点社交需求,并将其包装成了“JK圈”的原罪。
真正该接受批评的,是盗图打版的无良商家,是哄抬市价的炒裙黄牛,是被惯坏了的部分制服店,割遍了韭菜,却无以回馈小众圈子里艰难的一份喜欢。
该被批评的,从来都不该是——那个只想买格纹裙的路人,那个想要接触JK制服文化,却被市场和风气吓坏了的16岁女孩。
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维护原创”的口号,也只是“圈子”用来维护优越感的,霸凌工具罢了。
我们造出“圈子”,是为了有一个共同爱好、自由交流的环境;
而不是让“圈子”规训你,成为一个服务于社交的工具人。
好不容易从制度文化中跳出来的JK裙,难道还要让它再成为社交中,被规训的“制服”吗?
不,大可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