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讲述狗的电影,很多。最耳熟能详的莫过于《忠犬八公的故事》。这类电影具有类型化的倾向——都试图在人与狗的亲密关系上煽情,进而一较高下。但今天我们谈论的这部《野性的呼唤》,它独辟蹊径,用新颖的情节打破了宠物片的常规套路,向我们展示的不仅有人与动物的之间的温情,更有深刻的时代内涵和外延意义。
《野性的呼唤》讲的是一条混血牧羊犬变成狼的故事。小说的主人公是一条名叫“巴克”的混血牧羊犬,在被拐卖前,它是法官米勒家中一条养尊处优的驯养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然而,因为主人的一次惩罚,被不怀好意者抓住机会,拐卖到严酷寒冷的阿拉斯加。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它显示出了强烈的生存欲望,并由这种欲望主宰,设法克服一切困难,成为一只适应荒野生存规律和竞争规律的雪橇犬。最终还响应荒野的召唤,回归了大自然的怀抱。
“巴克”五易其主,既感受到温暖与爱,尊重和信任,又感受到血腥与暴戾、势力和残忍。每一个主人真实的人性都在它的视角里得到了完美的呈现。当然,这是原著作家杰克.伦敦的功劳。他擅长用独特的艺术手法去表现时代主题,把动物“拟人化”,幽默中饱含深情,讥讽中孕育鞭挞。
《野性的呼唤》映射着特殊的时代背景。人们背井离乡去淘金,冒险追求富贵,甚至为了利益泯灭人性。就连狗都受到牵连,成为了人类利益链条上不可或缺的牺牲品。可见,失去理性的时代,人们疯狂到何种程度。
该影片已经全然超越了动物类型片的表层意义,它讽刺着人类贪婪且野蛮掠夺的真实面目。资本主义文明掩盖下所谓的“适者生存”,也仅仅是某些人道义不正的遮羞布。杰克.伦敦的思想深度显然是高于他同时代的诸多作家的,他对人类文明的关照,对自然法则的敬畏,让人印象深刻。
同时,影片中特效设置的美不胜收的自然风光,引人入胜的情节演绎,又幻以猎奇冒险元素的加持,让整部影片理性和感性的融合达到新的高度。
《野性的呼唤》电影拍得没有原著精彩,但仍然值得一看。因为它会让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下面这句话的意义:生命的极致在于生命的狂喜。这一种狂喜,只有当我们经历了风雨之后,才会明白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内心的乌托邦。当生命走向荒野的过程中,那一份渴望、期许、冲动就是我们自身的野性力量,这一种力量会带着我们一路前行,斩断所有荆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