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合肥最美的一条路,许多市民会想到芜湖路。这些栽种于上世纪30年代的梧桐树,至今有80多年的树龄。不过,在不久前的一次“体检”中,部分树木的“健康”亮起了“红灯”,200多棵树木出现空腐病症。为此,合肥正在开展芜湖路梧桐树的“修复”工作,让这些“小高龄”树木重焕光彩,更好地延续市民对芜湖路的历史人文记忆。
今年年初,包河区城管局绿化管理科对芜湖路660余棵梧桐树进行了检查,发现有200多棵树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空腐病症。
“由于种植年代久远,部分树干出现空腐的树洞。”包河区城管局绿化管理人员史伶艳说,空腐树洞类型主要分为朝天洞、斜侧洞和侧面开口洞。如不及时修复,会一定程度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甚至还会出现树木从空洞处折断的情况,对行人和车辆产生安全隐患。
高鹏是四川国光古树名木保护研究所技术经理,他是这些梧桐树的“主治医生”,针对每个树木的空腐病症,制定了个性化的“修复手术”。
4月15日下午,记者看到,在一棵梧桐树上,工作人员拿着电锯对树木的空腐部位进行切割,地上已清理出一堆腐烂的木屑、尘土和石块。高鹏拿起一块切下来的木块,轻轻用手一捏,就成了松散的木屑。
高鹏说,针对200多棵出现空腐病症的树木,他们将根据洞口类型和部位制定不同的修复方案,修复材质具有环保性,不会对树木造成二次伤害。
记者从包河区城管局道路绿化管理科了解到,自芜湖路种植梧桐树以来,此次是首次对树木进行大规模的集中“刮腐疗伤”修复工作。整个修复工期需要两个月,目前进入了清腐阶段,预计4月底或5月上旬完成修复工作。
史伶艳介绍,在此次修复结束后,绿化管理部门将进行“一路一档”管理,对每棵梧桐树做好后续的定期检查。同时,部分修复的梧桐树将保留一定洞口作为观察窗口,既能有效地观察树木的生长情况,又能体现古树的历史变迁,维好好这条合肥的“景观大道”。
1935年,合肥南郊建成一条东西向公路,这便是芜湖路的前身,虽然如今路面宽阔平整,但在当时,不过是一条狭窄的乡村土路。在建设初期,道路两边就种植了梧桐树。1955年,这条路经改扩建后,正式定名芜湖路,也就是在上世纪50年代,合肥从南京引入法国梧桐作为行道树,芜湖路两边大面积种植法国梧桐,从此渐成合肥一条极具特色的景观大道。
2005年初,合肥市在深入调查研究后,决定综合改造芜湖路。梧桐树的去留问题一度成为市民争论的焦点,最终在合肥市民一致的反对声中,芜湖路的法梧得以保留下来。
2011年初,应芜湖路部分路段拓宽需要,74株梧桐树作别芜湖路,搬至大蜀山“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