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心是做错题的结果 不是原因
简单地把做错题归结于粗心,就会掩盖很多事实真相,也会让你轻易地原谅自己,找不到实质的问题。这是自我欺骗。
当然,谁都有粗心的时候,在粗心表象下,有很多更深层次的原因,表现在不同的学生身上,这些原因所占的比例也会不一样。
我们常认为,平时做过的,考试就能做出来,其实并不是。我们必须通过“粗心”看到背后问题的实质。
粗心 因为掌握的熟练度不够
所谓熟练度,举个例子,如果让你做小学一年级的计算题,每一题对于我们来说都很简单,但当我们在计时的情况下完成,并不一定全对。如果平时经常做计算类的工作,可能做得又快又准;如果平时疏于做简单计算的人,很可能又慢又错误百出。
解决办法:一道题目,反复接触至少要六次以上,并且每次都在思考、理解,才会熟悉并产生潜意识记忆。
粗心 因为基本概念不清楚
还有一些题目,学生们认为自己会做,因为平时做对过,只是考试错了。但很可能是他们只看过1-2次,有一个模糊的概念,但是很多概念的细节到底是什么?并未深究,也就没有所谓的深层次理解记忆。
在考试时间限制和压力的情况下,人通常本能选择自己大脑中最先搜索到的记忆存储,而这个记忆和认知有很大可能性是错误和有疏漏的。
解决办法:试着去讲解题目,若做到能讲解题目,表示确实理解了。通常在自己的讲解过程中,也会不断发现自己知识上的漏洞。
粗心 因为习惯有问题
写作业不认真、不检查、不喜欢打草稿、不肯写步骤、书写等不好的习惯,也会导致一些粗心问题。还有的做题喜欢跳步骤,不仅容易错,还会导致按步得分时得不到前半部分应该能得到的分。
解决办法:做数学题时可以在草稿纸上先画图,画图能使自己的思维清晰。另外,有的孩子喜欢对同一题给出多种算法的乐趣,这也可以帮忙检查出一些错误。
粗心 因为做题准确率不高
想一下我们打字时,是一次输入正确,还是不断删除修改?这个就是准确率的问题。如果平时做事力求“一遍做对”,“每遍都提升”,关键时刻才有可能一次做对。这需要用心投入、反复多次后才能成为本能。如果做错了,觉得“没关系”,常常会造成多次也无法做到比较好的状态。另外,准确率还和“做题量”以及“题目类型”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