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十九年,我终于辞职了!》
相信这篇文章对于教育行业的从业者们并不陌生,这几天疯狂被刷屏
从文章中可知,作者网名叫金小贝,原名张景娟,是一名在基层从教19年,自站上讲台以来就一直兢兢业业、恪尽职守,获得无数荣誉的优秀教师。然而,正是这样一位教学骨干,这样一位热爱教育的教师,毅然决然地辞职了。在自我叙述为何辞职时,标题上用了“终于”二字。
教学十九年,终于辞职了。
这是一种怎样的心灰意冷啊?作者内心情感之复杂,于文章中喷薄而出——
——经历了长达半年的纠结、彷徨、迷茫、惶恐、失落,终于,我缴械投降了。
——不,我终于战胜了自己。
——我敢不敢斩断手脚,过自己想要的人生?
——人生如果不折腾,还有何意义?
——此去,我知道前路漫漫,路途多险,但我已经做好了准备。
……
从毕业起,一脚踏出学校的大门,另一脚立即踏进乡村学校的大门,一教就是十九年。可以说,该名老师最好的年华,都献给了教育事业。但,她辞职了。不是停薪留职,不是从教师的事业编制转到其他事业单位,而是彻彻底底的辞职。用作者的话说,是“与单位完全解除了劳务关系,把自己的各种保险移交到了劳动局。”“从此,我就成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人了。”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名女教师的辞职?
辞职信不长,仅三页,我们不妨从中找找原因。
辞职的原因作者写得很明确:
一、这份工作不足以养家,月薪仅2600多元;
二、无法提升的未来;
三、想换一种活法。
每一条理由都堂堂正正,无可指责!
你辞职了吗?这样的问候语,也在杭城教师之间流转着。
近日,一篇关于杭州教师“辞职潮”的深度报道,引发舆论的高度关注。曾几何时,教师这份职业是那么令人向往,几乎很少有人会从教师岗位上提出辞职。而如今,辞职教师逐渐增多。
一位从教30年的教师这样说:“刚开始很震惊,现在听得多了竟然麻木了,连身边的熟人离开也觉得正常。”
在公众印象中,似乎只有乡村教师才会“逃离”,从没想到城市里也会出现教师“辞职潮”,何也?
有人基于老师们辞职后大多去了民办学校或培训机构的情况,认为当下优质教育资源相对欠缺,导致学生拼命课外补习,课外培训的“刚需”和教师收入偏低相叠加,从而促发教师离职潮。这样的分析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并未触及根本问题。
据调查,公办学校教师辞职逐年增多,主要有三个原因:
1教师职业辛苦,身累心更累,年轻人吃不消不愿意做;
2教师收入偏低,骨干教师纷纷出走另觅高薪工作;
3“编制”的巨大诱惑正在消失。
见过一个郊区的校长,一说到老师离职,他就大手一挥:
“我最不怕缺老师,现在有那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我只要肯要,多少老师招不到?”
作为一名校长,他似乎不清楚老师和老师是不一样的。
照理说,三十多岁的人找工作,应该没有丝毫优势可言,大约许多领导们也是这么想的。可是他们似乎不知道,现在已经不是几年前。那时候我的朋友们也有离开老师岗位的,可那时他们要离开,意味着只能重头开始,进入完全陌生的行业,从最基层开始打拼。
现在呢?各种社会教育机构的出现,令优秀的,有经验的教师成了最热门的资源。即便不去这样的机构,老师自己拉出桌子做补课,也不会比在学校收入低。而且,更自由!
现在公立学校的在职教师,与社会教育机构的老师相比,优势正在逐渐缩小。原来的稳定工作,现在已经不存在了,原来的优渥养老,现在同样不存在了。现在惟一令人羡慕的就是寒暑假,可是假如收入能多到一定程度,相信许多老师,也未必会太在乎这样的寒暑假。
老师要的其实不多,他们想要的就是一份稳定的收入和一份应有的尊重。前文所提到的教师,他之所以前几次拒绝辞职,而这次动心了,关键就是在于他觉得做老师,越来越没有尊严了。
现在我们一直责怪教师素质不高,其实教育系统却从没有真正深刻反思过——我们教师素质不高的原因是什么
许多真正高素质的教师,在历次的离职大潮中,已经离开了。高素质的人不担心没有工作,这是放之四海皆准的道理。
没有方向,没有自由,没有尊严,过强的工作压力,教师都会有厌烦、焦躁、倦怠等不良情绪。
这么说吧,靠讲境界、讲情怀,同样也留不住好教师,唯有改善教育生态,才是治根之策。
由于教育牵扯着方方面面,教育问题常常不是教育内部所能解决,留住好教师可谓任重而道远。
最后也祝愿这些卸下重担的老师们,青山依旧,重新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