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远离那些没买房却还振振有词的人。人生最大的智慧就是多接触比我们更聪明、更富有的人…
柴铎博士:董老师,我发现原本买得起、却没买房的人,都有几条不买的理由,其中共同的理由是“不想变成房奴”。他们认为租房是一种没压力、很幸福的人生安排。我们买了房的人,这几年大部分人都对增值回报很得意,但那些不买房的人似乎私下里一直在嘲笑我们。我们知道,这些错误理念不仅毁掉了他自己,也会影响到下一代的发展。我一直试图说服身边这些有能力却坚持不买房的人,但他们往往振振有词,比我还能说,都劝我卖房子跟他们去旅游。
董藩教授:我记得以前对大家说过:一定要远离那些没买房却还振振有词的中年人。这样的人往往偏执,不会听劝的。即使他们觉得自己错了,碍于情面,也不肯承认自己失败了,他们会找更多似是而非的理由与我们辩论。如果我们的理论水平不高,见识不多,就可能被他们带到沟里,后果很严重。人生最大的智慧,就是多接触那些比我们更聪明、更富有的人。如果你能跟王健林、马云这样的人成为好朋友,你却很清贫,那么他们的人品就出了问题。当然,若你拒绝他们的帮助,或你拒绝你与他们之间的交换关系,则是另一个问题。
柴铎博士:是的,要多接触那些聪明的人和富有的人,成功人士总是有一些特别值得学习的长处。如果能像他们一样,通过投资或经营活动,变得富有,则不但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富足了,也有了帮助他人的资本。
董藩教授:是的,对普通人来说,一定要学会做房地产投资。房价虽也有波动,但房地产远比股票、期货等投资品种安全,大多数情况下回报也不错。我以前就在微博上说过:真正的房奴,是那些不买房、一直租房的人。买房是一种投资方式,是拓展收入来源、增加财富积累的手段。投资多、贷款数额大的人,都成了富人。说贷款买房就变成了“房奴”,要么是特意误导舆论,想欺骗大众,让别人“穷到底”;要么是买房者自我解嘲,不可当真。
柴铎博士:是啊,如果一个人只有工资收入,没有其他被动收入来源,那么几乎可以断定,他的积累是不多的,遇到大病等就可能陷入困境。我最近分析了一些“水滴筹”患者的案例,很多与此相符。所以,我特别赞同你针对普通人进行培训,帮助他们提升投资能力的做法——普通人学会了投资,有了资产性收入,不再仅靠工资,这对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稳定很有意义。
董藩教授:有些人也知道买房可以增值,但收入不高,积累少,不敢贷款。贷款后压力变大,睡不好觉,总想着提前还贷。站在市场经济角度看,这种人很不成熟,没有起码的专业知识。他们甚至向亲属借钱,去提前还贷,这更是大错特错。我一直认为,能从银行借到钱是一件好事:一是证明你信用状况良好,二是证明你有还贷能力,三是证明你有了银行都认可的投资方式。银行的钱平时主要是借给富人和企业的,正所谓“锦上添花”。只有买房时,银行才肯贷款给普通人。这是难得的信贷机会,必须利用好。
柴铎博士:负债投资是正常的,只要控制好财务风险就行,不可把自己置身于“破产”状态。但有些人当时是看不准,犹豫了一下,没买,今天就再也买不起、进不去这个市场了。他们不肯承认自己的失误,还说在西方国家,以及日本和香港,有很多人一辈子都是租房住,不像中国大陆的人这样渴望买房子。
董藩教授:是,各个国家国情不同,民族习俗不同。但是生活在中国,肯定要立足中国的环境和价值观去分析问题。在中国大陆,一个岁数较大的人若还没有房子,在很多人的眼里就意味着他无能、懒惰、收入低、没财富、生活不稳定、没面子,等等。在有些需要填写固定联系地址的场合,该项内容都没法填写。连小孩入学都要优先考虑既有户口又有该学区住房的家庭。如果没买房,总是租房,不但无法获得房地产的增值收益,还要给业主不停地交租金,持续一辈子。这等于替业主还贷款,而业主却赚着升值与租金。这不是房奴,是什么?另外,再提醒一下那些说要一辈子租房的人:很多私房,业主是不愿意租给60岁以上老人的。
柴铎博士:买自住房时,我们的看法应该完全一致,就是条件允许,就可以买。如果是投资呢?仍然是多多益善么?
董藩教授:由于调控过程中使用了限购、限贷、限价等大量行政手段,市场机制处于多重力量掣肘状态,你想多多地买,也是不可能的。而且全国市场分化得厉害,政策与规定随时变化,没有规律性,从投资的角度讲,要很谨慎,从长期看一定要买人口聚集、有正外部性释放的区域。或者眼界更开阔一些,能对投资风险进行制度隔离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