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宝宝正在学步期
刚学走路的宝宝的小腿肌肉往往会出现紧张,身体的协调度不够,对不同的地面还没适应,缺乏触地感从而习惯了踮脚尖这种走路方式。医学上认为这样的过程有助于宝宝提升平衡能力以及加强脚部的肌肉力量,一般不会持续多久,就会恢复正常。
2、与好奇心有关
家中的摆设都是以大人的角度来设计的,因此当宝宝开始走路时,发现茶几上有新鲜的物品,或是对沙发上的靠垫感到好奇。于是为了要能够摸到这些物品,就必须要垫起脚尖,这也属于正常现象,代表着宝宝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如果次数过于频繁,由于宝宝的双脚骨骼肌肉尚未发展完全,不仅可能容易跌倒,甚至造成骨骼肌肉的伤害。建议父母将玩具放置在宝宝伸手就可以拿到的位置。
3、受学步车影响
学步车调整的高度不合适,使宝宝的步行重心往前冲,从而习惯踮脚尖走路。
4、鞋子不合脚
大部分情况下宝宝踮脚尖走路是正常发育的,但也有可能受到一些外部因素影响,比如说鞋子不合脚,穿的袜子不舒服等。
5、腿部发育异常引起
部分宝宝的腿部发育异常,跟腱过短,影响行走功能,轻度可以通过肌肉训练矫正,严重的请咨询医生。
6、脑瘫引起
如果宝宝从学站到学走期间一直踮着脚,无法平放,足背屈角>70°那就要特别警惕,这可能表示宝宝的肌张力高(脑瘫的表现之一),因为脑瘫会导致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最好带宝宝去医院检查。
踮脚走路什么情况下去看医生?
踮脚走也可能提示宝宝存在一定程度的脑损伤或腿部发育异常,需要引起爸爸妈妈足够重视。如果宝宝出现以下现象需要提高警惕:
•踮脚走长期存在不消退。
•踮脚走伴有运动发育落后。
•踮脚走视听反映不灵敏。
•踮脚走伴有其他异常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