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开区某财经大学学生张某(20岁,接受过反诈宣传)在宿舍接到一个电话,对方以刷单返现为由骗取2.5万元
经开区某医学院学生孙某(21岁,接受过反诈宣传)刷微博时看到一条预约宫颈癌疫苗的消息,对方以付款超时,交保证金等为由骗取5万元;
禹会区某工商学院学生王某(20岁,接受过反诈宣传)在学校收到一条“淘宝”消息,对方以购买其“闲鱼”网商品及交押金开通交易权限为由骗取5千元。
经开区某财经大学学生陈某(23岁,接 过反诈宣传)在宿舍收到一条信息,对方冒充其同学,以帮忙办理飞机票为由骗取2万元。
经开区某财经大学学生陈某(19岁,接受过反诈宣传)在家添加一微信好友,对方以点赞免费领取化妆品为由骗取6000元;
禹会区某工商学院学生刘某(23岁,未接受过反诈宣传)在学校宿舍收到一条短信,对方以让其证明还款能力为由骗取8000元。
经开区某财经大学学生许某(22岁)在高铁南站尚客优宾馆上网找小姐时,对方以需要缴纳服务费及保证金等为由骗取7000元。
这些案例,仅仅是蚌埠市九月份发生的大学生遭受网络电信诈骗案件。
然而,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2021年10月23日,安徽某财经大学老师柏某(35岁,硕士文化程度,接受过反诈宣传)接到一电话,对方以帮其更改蚂蚁金服信息为由骗取现金7.1万元。
我们不禁想问一问,接受过反诈宣传,为什么还会被骗?
是学校宣传的方式过于形式吗?
有真正的了解电诈手段吗?
做为老师,自己都不能保证自己的财产安全,如何能够保护学生的财产安全?
被骗往往与智商学历无关,但是如果学习了解如何让识别诈骗,至少一定可以保证自己的财产安全。
寒窗苦读十余载 只为一朝成飞鸿
这是很多大学生的切身写照,但随着信息科技的进步发展,学生们也有了更多的渠道接触到了社会的阴暗面,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他们,更容易误入歧途,做出傻事。
这些被骗大学生的经历带给我们的教训是深刻的,大学生更应当以学业为重,自觉远离网络诱惑。
而招嫖、刷单、网络赌博本就是违法行为,其中也有诸多安全隐患,被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长记性,希望每位学子能都引以为戒,洁身自好。
蚌埠市反电诈中心再次提出关于提高大学生防骗意识建议:
1.请我市各学校领导们重视大学生被骗情况,积极全面地利用新媒体,在 QQ 群,微信公众号等上加强宣传力度,多开设讲座宣扬安全意识,定期开展班会讲解真实案例降低学生受骗案件量。学生受骗,不仅直接带来财产损失,还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甚至影响生命安全。
2.针对开学初不少骗子扮作学长学姐热心地接近新生以降低他们的警惕从而成功推销出劣质商品或者是骗得钱财,我们提出应加强宿舍的管理,给外来人员做好身份信息登记,给予外来人员出入证等。
3.作为个体学生,应端正自己的心态,时刻记住天上是不会往下掉馅饼砸到你身上的,凡涉及钱财方面的消息需要多留个心眼,并多关注这方面的消息,明辨其真实性,与同学,辅导员多咨询商量。
4.作为高校辅导员,应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做好本职工作,加强自身以及学生的反诈宣传。做大学生被骗事件的发现者,大学生受欺骗事件的指引者,加强对他的财产安全教育,同时扮演好大学生被骗案件的解决者的角色,对于造成重大经济的案件,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可以多开展一些以工助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