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密度检查
目前国际上并没有儿童骨密度测量的标准数值,没有绝对的参考值;每个医院的仪器不同,测量骨密度的部位不同,医生的操作手法不同,其测量的结果都会不同。所以并不能准确反映骨钙代谢的情况;骨密度检测值对于成人和宝宝来说是相反的。成人骨密度降低,说明骨骼可能缺钙;可对于宝宝来说,正处于快速生长期,骨骼在不断拉长生长,钙不断往骨骼内沉积,尤其是婴幼儿骨密度低却说明生长旺盛,因此骨密度不能作为婴幼儿额外补充钙剂的依据,没有任何意义,以后给孩子体检可以主动选择不做。
2、微量元素检查
微量元素检查已经被叫停多年了,但出于各种原因,很多线下机构依然在做,也增加了父母的焦虑也及过度医疗的问题。
微量元素检查结果只能勉强测出血清中的微量元素量。而实际上,人体的微量元素绝不只是存在于血清中,更多对人体有用的微量元素多在细胞、组织中,这些元素的组织含量是没办法检测的。因此,血液中的微量元素并不能准确地反映人体的真实营养状态,因此家长不没有纠结这个检查结果,后面也不要再查。
3、过敏原检查
检查项目有限,且仅针对IgE介导的急性过敏。过敏分成:IgE介导;非IgE介导;IgE和非IgE混合介导;细胞介导等;其次过敏源检测的结果本身就不准确,阴性并不代表就一定不过敏,阳性也不能代表就一定过敏,对于过敏的诊断必须是实际接触该食物后有无相应的症状表现来判断。所以,对于过敏的诊断家长应该从生活中,比如从宝宝的日常饮食中去寻找(食物回避+激发实验)。
这些坑 你有踩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