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无计可施:缺失的早教
“我们从江县的人呢,大多务农为生,一些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依靠大人外出务工,或者夫妻一方务工,一方留
在家里。而条件比较差的家庭呢,夫妻双方都会去打工,把孩子留在家里交给老人。他们不是不爱孩子,而是想
趁孩子小,还不懂事,赶紧出门去挣点钱。”张海涛在电话里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所以过去我们这里根本
就没有早期教育这个概念,老人们甚至不知道这个词,而且也不具备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的能力和文化水平。”
张海涛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关工委(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在今年5月被委派分管
“健康童乐园”的项目后,开始了摸底调研。他介绍,他所在的加榜乡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
西部,与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交界,多民族混居,多山地。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从江县0~6岁留守儿童
3909人,困境儿童426人。
△ 正在玩泥巴的小伙伴
在近代的儿童教育理念中,0~6岁的早期发展教育尤为重要。说起从江县的儿童发展现状,说话有些慢,但声音
很洪亮的张海涛在电话里打开了话匣子:“0~6岁的孩子其实是分为两个阶段的。0~3岁是一个阶段,属于早期
教育。3~6岁是一个阶段,属于幼儿教育。在2014年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时,从江县各村镇陆续建起了幼儿园,3
岁以上的小孩都可以顺利入园,幼儿阶段的教育观念正在逐步提升。我们现在其实更多关注的是0~3岁这个年龄
段的早期儿童教育状况。”
他曾经遇到一个孩子,孩子的父母都外出打工,孩子跟着爷爷奶奶长大。老人因为子女不在身边,对孙子格外的
呵护、照顾,怕摔倒,怕打架,怕走丢,不让孩子和其他孩子玩,不孩子让出家门。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过度保
护,孩子已经七八岁了,仍然没有朋友,也不会和陌生人说话。久而久之,这个孩子的性格变得孤僻、寡言、沉
默。
在张海涛接触到儿童早期教育的这些日子里,他观察到重养轻教、祖辈溺爱这些问题对孩子最直接的影响是无法
提高儿童的沟通能力,儿童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相对较差。
△ 许多孩子都是爷爷奶奶带大的
“这种情况其实并不罕见。老人们也有明事理的,愿意支持我们的工作。但是他们岁数大了,有的连手机都不会
用,确实没有更好的办法。那才叫‘无计可施’。”张海涛驻村多年,这样的情况见过不少。
儿童早期发展工作对于从江县而言,是一个巨大的空白——其实不仅仅是从江县,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农村地
区,普遍都有“养”大于“教”,家庭养育能力不足,养育环境受限,儿童早期发展教育的意识淡薄等问题。何
况儿童早期发展教育,其实是一个综合性、系统化的社会问题。
02 生命最初的1000天
有研究表明,一个人87%的脑重和80%的综合能力形成于“生命最初的1000天”。民间常常说“3岁看大”,是
有一定道理的。
幼儿有一种独一无二的心智能力、心理特征,叫做“吸收性心智”。可以使他/她在短短的几年内,构建许多特
质。“吸收性心智”对外界的环境和事物不评判,不拒绝,不回应。自然而然地接纳一切,并逐渐衍化成自身的
一部分。并且通过这样的方式,达到与周围人的平等地位,调适自己和大家共处的模式。无论身边的人们,是满
怀希望,还是心生怨恨,又或是不同的习俗,幼儿照单全收。人在这个时期,是不具备信息和事物的分辨能力
的。
提出“吸收性心智”的这位学者,叫玛利亚·蒙台梭利。她出生于1870年,是意大利著名的幼儿教育家,也是意
大利的第一位女性医学博士和第一位女医生。她写于1909年的学术著作更为出名:《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
△ 意大利幼儿教育家玛利娅·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教育法创始人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中特别指出了0-6岁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尤其0~3岁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期。研究表明
新生儿的大脑仅仅相当于成人的四分之一,但到三岁的时候,能达到四分之三。0~3岁是婴幼儿脑细胞快速增
长、神经纤维髓鞘成熟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大脑发育的快慢会直接影响到婴幼儿的智力发育。早教可以锻炼婴
幼儿的形象思维,开发右脑,发掘潜在能力。在这个阶段,儿童的心理定型也基本完成。
两个月的时候,婴儿就具备吸收语言的能力,并且拥有超强的语言天赋。他们甚至可以“自学成才”,这段时间
是婴儿的语言敏感期;孩子在两岁左右,身体的发育就已经开始了,肢体、手眼逐渐拥有了协调能力,这一阶段就
进入了动作敏感期;到了3岁,儿童的感官认知成为了他/她们对世界的主要认知手段。到了3岁以上,孩子已经可
以掌握语言的技能,拥有表达情感的能力。
△ 一位侗族妈妈正在喂孩子吃午饭
这一切都与儿童心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过,教育学虽然很大比重上偏向于心理的研究,但几乎所有的研究者
都认定孩子的心理发育离不开身体发育。身心健康需要心理和身体的平行发展。一二线城市里,越来越多的人开
始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通常由家庭、社区和机构相互配合,共同完成。
然而,现阶段我国儿童早期教育仍旧属于刚刚起步阶段,城乡发展极不均衡。一些农村特困、贫困地区虽然已经
脱贫摘帽,但儿童早期教育仍旧处于滞后状态。相比一二线城市儿童早期教育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的情况,西南
地区——比如从江县,在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多重影响和制约下,儿童早期教育发展缓慢,观念和意识仍
旧淡薄,尤其是人们对早期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
△ 正在玩羽毛的兄弟俩
农村地区早期教育的缺乏会带来非常直观的问题。2021年刊登在《时代邮刊》一篇名为《农村教育:为了起点
的相对公平》的文章中显示,城乡儿童之间的差距巨大。在0~6岁儿童发育问题筛查工具——丹佛发育筛查测验
(DDST,0~6岁婴幼儿的智商测定)中,上海地区正常孩子的比例是90%,甘肃华池的这个比例是66%,而在贵
州毕节七星关区,这个比例只有43%。
数据可以说明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这也同样关乎农村儿童“人生起点”的公平问题。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健康体育发展中心、安利公益基金会、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
联合发起的“健康童乐园——儿童早期发展计划”就是一个致力于为中国农村地区儿童提供一个公平开端的公益
项目。项目为0~6岁儿童家庭提供早期发展物资包,建立家庭亲子小乐园(互动游戏角),改善家庭养育环境;研发
并提供适合农村家庭的营养健康和养育课程,提高农村养育人健康意识和养育技能;定期组织集体亲子活动,促进
社区建立支持互助的养育氛围,打造健康儿童示范村等方式,为得正是降低农村儿童早期发展迟缓的风险,让农
村儿童拥有相对公平的“人生起点”。
03千方百计,为了孩子们的“最初一公里”
26岁的李梓是个东北姑娘。她从贵州一所大学的教育专业毕业之后,选择留在了贵阳。后来,她来到从江县丙妹
镇老或村中心幼儿园担任幼教老师。一个外地的大学生,每天从早到晚在山村里生活,不到两周的时间就和当地
的孩子们打成了一片。当地的老人都有些惊讶。刚开始,李梓和老人们因语言不同,有些交流上的障碍。但是很
快,会说普通话的年轻侗族妈妈们就接纳了这个大学生。
每个月,她都会去村子里面组织一场社区活动。最近的一次社区活动,李梓带着孩子和家长们一起做了个名为
“彩虹伞”的游戏,在这个游戏中,大人们和孩子们会合力高举大大的彩虹伞,当伞举起的时候,孩子们依照游
戏规则,在伞下钻来钻去。这是“健康童乐园”开展的社区亲子活动的一部分。
△ 李梓正带着家长和孩子做一个名为“彩虹伞”的游戏
0~6岁的儿童正处于大脑发育和社会情感建立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儿童进入学步期后,有好奇心,会更加活跃。
他们需要大量的机会联系和发展新的技能,在丰富、安全、可靠且足够灵活的环境中建立自己对社会的认知,并
同他人建立情感关系。
游戏是儿童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促进儿童情绪社会性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影响着儿童的认知、学习、身体发
展和整体健康,对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因此健康童乐园项目设计了各种各样的社区亲子活动,均邀请养育人和
儿童共同参与,在社区范围内建立积极正向的育儿氛围。
除此以外,健康童乐园项目中还有名为“家庭小乐园”的计划。“家庭小乐园”计划充分吸收育儿专家的建议,
综合考量儿童早期发展的成长规律,为每一个项目家庭提供了包含的家具、玩具、绘本在内的三类十九件玩具,
还有软包装墙贴、儿童友好爬行垫、儿童玩具置物架等,构成了“早期发展物资包”。
△ 三平米的“家庭小乐园”
实际上,农村孩子并不缺玩耍的条件——玩泥巴、吹树叶、抓石子也可以玩得不亦乐乎。但是农村孩子普遍在成
长的过程中缺少“亲子互动”环节。“早期发展物资包”的目的,是创造一个半封闭式儿童友好的游戏空间,营
造卫生、独立、安全、舒适、儿童视角的亲子游戏环境,满足农村地区孩子及养育人的亲子互动需求。
亲子间的互动会直接影响儿童初始社会化与心理发展的程度。在包含健康、家庭情感、教育启蒙、生活技能、音
乐、绘画、文化等多个子领域的游戏中,儿童会模仿家长的言行举止,加深对他人行为及心理状态的认识。另
外,在游戏中,家长鼓励、纠正儿童的行为,为儿童提供了一种即时的反馈,也会提高儿童对他人心理状态认识
的正确性。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与儿童分享积极的情感,产生交流,会对儿童心理发展产生正向的影响。儿童在
模仿养育人的动作、声音、表情。在游戏过程中,会有愉快的感受,在他/她们需要的时候,给予拥抱和安慰,
给孩子带来归属感和信任感也尤为重要。
△ “早期发展物资包”里的图书《毛毛虫吃什么呢?》
图书和工具的缺乏是影响贫困农村地区儿童早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会显著增加儿童发育迟缓的风险。乡村家
庭内普遍缺乏适宜的玩具、教育,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儿童的早期发育,使得儿童在言语、运动、认知、社会等方
面的能力发育迟缓。“早期发展物资包”正是这样亲子游戏的载体,是儿童早期发展阶段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最
有效的工具。
张海涛遵从有适龄儿童的家庭自愿报名、家中至少有一位大人可以熟练使用手机的原则发放“早期发展物资
包”。总共涉及从江县的10个乡镇37个村,其中有5个社区71户。张海涛说:“从江县是全国第一个试点县。我
们分三批来分发,前期几个村的社区亲子活动已经顺利开展起来了,而且开展的效果非常不错,得到的反馈也都
很好。”
张海涛去一些拿到物资的家庭做家访时,欣慰地看到家长建立起了这个三平米的小乐园,会用这些玩具互动,会
拿起绘本给孩子讲故事。用他的话说,“大人小孩在一起玩得很开心”。发放物资虽然有点辛苦,但并不难。对
于张海涛来说,最需要时间、耐心、也最难的工作,是转变人的思想,让大家早日树立起正确的早期教育观念。
△ 志愿者们来到老乡家里,协助搭建三平米的小乐园
张海涛现在最常做的一件事,是将育儿的观念讲给父母们听。去民族村宣传就和基层政府的民族同志一起前往,
翻译给父母们听,一遍一遍苦口婆心地宣传儿童教育理念。这个工作很辛苦,但张海涛觉得,只有当他们真正的
理解,接受这个理念,才会真正的支持“健康童乐园”项目的开展。
“不要小瞧社区亲子活动的开展,活动的好处是很大的。这个社区啊、村庄里的氛围慢慢就好起来,然后慢慢的
大家都会来参与,因为热闹,好玩。我们用这样的方式,就可以继续开展工作。”张海涛作为基层干部,深谙一
些工作的推进方式。在乡村做宣传,绝不是照本宣科,而是生动、活泼,让家长们看得见,也摸得着。这项工作
已经进行了半年,让张海涛最难忘的是孩子们的笑脸,他觉得一切的辛苦都值得。
那些年轻的家长们以后也能在线收看营养健康方面的讲座和儿童养育的课程,随时随地提高健康意识和养育技
能。张海涛也正在打算未来要好好地利用互联网,比如建立个视频号来向更多的乡亲们传播早期教育的理念。
“这些年,村子里的幼儿园建起来了,公益项目也来了。信息发达了,人的素质在提高,大家的观念也在转变,
不仅在意孩子的学校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孩子小时候的性格培养,一些传统育儿观念里错误的东西也逐渐被抛
弃,这是个好现象。”张海涛觉得,一切都在慢慢变好,“等这些孩子以后长大了,会有更多的选择人生的机
会。”
公益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公益,社会的问题还需要全社会来一同解决。通过促进儿童早期教育的发展,降低农村儿
童早期发展迟缓风险,从根本上切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才是“健康童乐园——儿童早期发展计划”这个公益项目
的根本目的和意义。
可以平凡,也要优秀。
农村儿童的早期教育是孩子们人生的“最初一公里”。一个公平的起点,为农村的孩子们提供一个创造更美好人
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