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地形狭长,面积广阔。各地拥有着不同的风貌和自然景观,多样的地理和气候特征也造就了多样的饮食。
1、兰州牛肉面
据说,兰州牛肉面由回族人马保子始创。马保子的清汤牛肉面由此名气大振,后来,兰州牛肉面便以“一清
(汤)、二白(箩卜)、三绿(香菜、蒜苗)、四红(辣子)、五黄(面条黄亮)”为统一标准而享誉天下。
2、嘉峪关烤肉 烤肉雄霸天下
河西走廊最豪迈民风,裹挟着最带劲的孜然和火热的辣椒,每一粒粒肉串都饱满、入味。只有这让的美食,才是
西北剽悍民风最有力的代表。
3、白银酸烂肉 铜城第一家常菜
在白银街头随意走进一家饭馆,酸烂肉永远是菜单上不变的首推。当大小均匀的肉块遇到了滋味浓厚的酸白菜,
再与青椒、粉条、洋葱等蔬菜合理搭配。爆炒后的肉块肥而不腻,配菜更是变得酸辣可口,这道常见食材的创意
结合造就的下饭菜,成了“铜城”人的首选。
4、天水呱呱 羲皇故里第一美食
天水的呱呱有众多品种,常见的有荞麦呱呱和粉面呱呱。浇着辣椒油、酱油、盐、醋、蒜泥等调料的天水呱呱,
食感酸辣刺激,吃下肚去立刻换来一句:“过瘾”。呱呱的风味代表着西北人的典型饮食风格,区别于江南饮食
的细致清淡,这里的味道更多突出爽口辛辣。
5、酒泉糊锅 航天之都的四季早点
一口大锅滚起香味四溢的鸡汤,投入蚕豆粉汁后成糊状,再加入蚕豆粉制成的特色粉皮、鸡丝、肉片等配料,将
炸好的大麻花掰成瓣状放入浓汤之中,突出强调姜与胡椒的辣味,这一碗美味鲜香的糊锅便是酒泉人最喜食的早
点。
6、凉州酿皮 银武威的桌上“玉石”
武威酿皮的特色是口感劲道、色泽晶莹黄亮、半透明如玉一般,呈长条状,加上酱油、香醋、蒜汁、辣椒油、精
盐等调料食用。武威人俗称的“糊醋”,是一种用面粉、醋和秘制调料熬成的醋,这样的醋汁不同于一般的清淡
醋,食用起来酸味突出,后味更显浓郁。
7、定西陇西腊肉 想想都要流口水的美食
陇西腊肉历史悠久。猪肉的肥瘦肉相间(俗称五花肉),且带有药性,滋味纯美。瘦肉灿艳似红霞,瘦而不柴;肥肉
晶莹若玛瑙,肥而不腻,微带透明,加上盐、花椒、小茴香、姜皮、桂皮、大香等10多种佐料腌泡和太阳暴晒
而成的肉,色美味鲜、风味独特。
8、陇南洋芋搅团 陇上“小江南”的人气小吃
作为陇南名气小吃——洋芋搅团,从形象上就如同这里的山水,在厚实形象之上平添几分婉转。这道名气小吃
的做法很简单,将蒸熟的洋芋剥皮后放到木槽中,用木锤砸成有粘度的洋芋泥,取出砸好的洋芋泥加上酸菜或是
醋水,这酸菜要用清油炒好,醋水里也加入了许多爽口的调料,用翠绿提味的蒜苗、韭菜或者青椒略做点缀,这
碗中的风景立刻就不一样起来。
9、平凉的静宁烧鸡 闻香千里之外的名食
静宁烧鸡是静宁的传统名食,人们常如此形容静宁烧鸡:闻香千里外,味从鸡肉来。静宁烧鸡个大肉嫩,味美清
香,风味独特。这道美食的烹制十分讲究,配料繁多,卤汁入味,只有经历了文火慢炖的时间考验,才能促成这
香飘四溢的桌上美食。
10、庆阳饸饹面 “陇东粮仓”的特色面食
庆阳饸饹面,又叫床子面,俗称喝汤。早前,制作饸饹面要把和好的面团放在饸饹床子里(做饸饹面的工具,有
漏底),用人力将杠杆下压把面挤轧成长条,随着技术的进步,已很少再用人力去挤压面条。压出的细长面条在
锅里煮熟后捞出来,放入清水中过滤,使得面条口感劲道,在面上浇些提前做好的汤汁,面条“游走”在汤汁
中,十分爽口。
11、临夏州手抓羊肉 享誉陇上的河州美食
手抓羊肉作为临夏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名吃,肉质白嫩、香气四溢、回味无穷,“枹罕赤髓羯羊肉”更曾为朝廷贡
品。在临夏,有着“无手抓则不成席”的说法。区别于其他肉食精细慢炖的做法,手抓羊肉的做法和食用习惯体
现出西北民族的豪爽大气。
12、甘南藏包 桑科草原上的风味食物
甘南藏包作为藏族人民招待远方客人的美食,因其形如牛眼睛,又有“牛眼睛包子”之称。最早藏包是以当地特
产青稞面为皮,牛羊肉为馅蒸制而成。今日,甘南藏包更多以白面为皮,羊肉为主馅。
甘南藏包有着皮薄透亮,里馅味美鲜香的特征。藏包的吃法则类似于灌汤包,需要先从顶端慢慢吸吮完包子内的
油水,若是拿起包子就直接咬下,且不说油水会四溅,光是那油水的温度都会令你吞不下去,吐不出来。
13、金昌羊肉垫卷子 风格粗犷的特色菜肴
羊肉垫卷子是地地道道的草原名菜,而且发源地就在祁连山下、焉支山旁的那片珍珠一般的大草原。而且这种把
面卷子直接下到肉汤里炖煮的主副食混搭的做法非常适合草原上牧民们的饮食特点,以永昌羊肉垫卷子最为出
名。
14、张掖臊面和小饭 面食文化在张掖
在张掖,它们是最普遍,也是最受欢迎的早餐。臊面讲究面薄、色亮、劲道,臊面汤在保持肉汤鲜美的同时融汇
胡椒粉和姜粉等调味的辣味,薄薄的豆腐片配上翠绿的香菜叶,成了唤醒肠胃的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