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钦,是一名早产宝宝,他30周+3天出生,出生体重仅有1.4kg,出生报告上写着新生儿惊厥、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颅内出血III级,每个字眼都特别扎心。
虽然钦钦还在襁褓中,父母已经把早期干预提上议程,这次找到刘维民主任,希望能得到一些专业的建议。
刘主任看完核磁影像,向爸爸解释:“宝贝的后角区域有软化灶,头围小和脑损伤有关。从损伤的区域来看,主要对运动和感知觉有影响。目前宝贝还小,可以通过这几个方式进行早期干预。
一是袋鼠抱,让宝贝趴在大人的胸前,皮肤贴皮肤,每天两小时,每次一小时以上,在宝贝睡眠、清醒和吃奶的时候都可以做。皮肤接触、妈妈身上的味道、眼神对视、轻柔的说话都是多感官刺激,对大脑恢复有帮助。
二是鸟巢护理,将被单围成条状,围在宝贝身体周围,让他处在中线的屈曲状态,避免过伸展,有助于保护他的睡眠。
第三、睡眠管理,宝贝要保证每天16-18小时的充足睡眠,同时保证睡眠质量。警惕奶蛋白过敏导致的睡眠不稳。
第四、照护过程就是干预的过程。即便脑损伤部位对认知影响偏小,但智力培养来自积极互动。在给宝贝换尿布时,多和他说话,比如“宝贝抬抬小屁股,我们换尿布”,虽然现在他听不懂,但是以后会听懂。
第五,可以适当地做一些抚触,摸摸小鼻子、小嘴巴,让他建立自己的身体地图,越来越了解自己。可以做辅助下的互动运动,但不要做成机械式的被动操。
第六、评估很重要,当前月龄可以做一次GMs评估,看宝贝在清醒放松状态下是否有异常表现。纠正2个半月时,再观察不安运动情况,评估脑损伤对运动带来的影响。
“目前最重要的是模拟子宫环境,让宝贝恢复和重塑大脑,通过积极干预,让非损伤区替代损伤区域功能,不要急着做康复,以免增加不必要的哭闹。“刘主任反复强调。
早期干预不等于康复,只有部分明确有脑损伤和临床出现异常或按照纠正月龄还落后的宝宝需要康复。早产儿早期干预涉及的面很广,如喂养营养管理、睡眠管理、安全依恋的建立、减少环境压力等等,都是早期干预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