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该院固体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光伏与节能材料重点实验室潘旭研究员和田兴友研究员团队与韩国成均馆大学Nam-Gyu Park教授、华北电力大学戴松元教授合作,在反式钙钛矿太阳电池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相关成果在线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上。
钙钛矿太阳电池属于新概念太阳能电池。经过多年发展,这类电池的效率得到提升,但是电池的稳定性是一道难题,钙钛矿体相的不同阳离子组分分布以及影响电池稳定性和效率损失的原因也并不明确。
据介绍,该研究首次发现了钙钛矿阳离子面外分布不均匀是影响电池性能的主要原因,破解钙钛矿电池寿命基因难题,并首次可视化验证了钙钛矿薄膜的阳离子组分在面外不均匀分布。
研究团队通过原位试验方法进一步分析了这种梯度不均匀分布的原因,发现不同阳离子在结晶及相转变过程中的速率差过大是导致组分不均匀的主要原因。进而,通过研究设计制备出均匀化的钙钛矿薄膜,获得了最高达26.1%的光电转换效率,认证效率为25.8%。
研究表明,通过均匀化钙钛矿组分面外的分布可获得优异的电池性能,开辟了提升电池器件稳定性的新途径,为进一步实现高效、稳定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提供了明确方向。(记者 鹿嘉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