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记者从安徽省安全生产委员会获悉,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开展以来,全省上下以企业“点”上重大隐患整治为切入点,带动相关行业“线”上举一反三发力整治,促进各地“面”上重大隐患得到真查实改、真整实治。目前,2024年重大事故隐患19312项,整改率98.5%,未完成整改的均落实管控措施。
依托“全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信息系统”,采取“一市一点评”“面对面推动”等多种方式,省安委会办公室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分类调度分析16个市、省直有关部门及中央在皖和省属重点企业重大事故隐患整改情况。
对于进展缓慢的单位,省安委办通过提示提醒、通报曝光等方式,推动重大事故隐患闭环整改。目前,2023年排查发现的10027项重大事故隐患全部完成整改并销号,2024年排查重大事故隐患19312项,重大事故隐患整改率98.5%,未完成整改的均落实管控措施。
在严管控遏“增量”方面,新质生产力正发挥重要作用,以新质生产力助力本质安全提升。当前,全省已建成城市生命线、尾矿库、危化品等多个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实时监测危化品重大危险源829个,尾矿库102座,燃气、供水、排水等地下管网2.9万公里、桥梁325座,及时响应处置各类预警信息48.2万余次,将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
此外,安徽省还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开展安全生产督察,精准施策防“变量”。省安委会还会定期开展季度督导,紧盯责任措施悬空等突出问题,“一竿子插到底”排查整治风险隐患。
各级各部门汇编55项重大隐患判定标准,利用“线上+线下”“集中+自学”等多种方式,将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宣贯到基层、到企业、到一线、到员工。行动开展以来,开展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宣贯覆盖92万余人次,严防判定不准确造成重大事故隐患漏管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