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城乡融合的核心是人的融合。所谓“一村一区”运动,简而言之,关键是乡村和社区居民,通过交往,消除信息不对称;通过交流,沟通比创新更重要;通过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重点和突破口是城乡居民互相帮助、互相成就,采取多种合作方式,联手开发拿手的产品和服务,逐个的认真开发,进而培育成为不仅是本地域的农特产品,而且要成为全省乃至全国能认可的产品。其目的是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把城里人吸引到建设农村、振兴乡村上来,人民乡村人民建,人民乡村为人民。
互联网奥博会倡议的“一村一区”行动,是贯彻千万工程、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该行动不是一厢情愿、而是双向奔赴,不是坐井观天、而是见多识广,不是夸夸其谈、而是脚踏实地,不是人云亦云、而是与众不同,不是粗制滥造、而是精雕细琢,不是就事论事、而是举一反三,不是投机取巧、而是巧夺天工,不是依赖国家,而是通过党组织领导协调,民间机构发动,整合各方面资源,群众依靠自己的力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一村一区”行动,是一场群众路线的新实践,不搞固定式,模型化,坚持“自觉自愿、共建共享,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主张一边行动,一边探索;一边探索,一边行动;干中学,学中干,边干边学边提高。相信只要按照“知行合一”的哲学观点做,“一村一区”行动就没有成功不了的。
为了搞好“一村一区”运动,先期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抓人才。“一村一区”运动的最大目标就是培养人才,特别要为新时代培养有挑战精神的年轻一代人才,这是“一村一区”行动中更重要的产品。利用现有的村党群服务中心,办短期培训班(时间:一周左右),在事先广泛收集问题的基础上,一是请有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专家作报告;二是请基层有经验有思想的同志作报告;三是到做得好的村现场参观考察;四是参加培训的人员拟定自己的“一村一区”行动方案,在培训班上相互交流、探讨、补充、修改,以达到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以便回去后就知道如何干好。
二抓产品。三十六计中最狠的一计就是美人计,当然这里所指的美人,既指帅哥美女,更指美景、美食、美科技、美产品、美环境。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个人进步、经济发展、乡村繁荣,最根本的动力、最靠谱的保障,是人人都喜爱、市场广泛认可的好产品(好服务)。这些产品不局限于农产品,只要是大家智慧创造出的成果,都可以算是“品”。对于乡村而言,要努力从特产品培育成区域闻名的产品,就要进行研发设计技术的磨炼,要象把皮鞋磨得闪闪发光一样才能在市场上享有盛名,打铁要靠自身硬、市场要靠品质优。
三抓流通。对流通问题也要积极的动脑筋、想办法,有的乡村干部说,种植、养殖出好的产品并不难,有老师、有课本,但推销产品无老师、无课本,比较困难。一村一区对接的好处:由于省去了销售网店这个中间环节,可使农户多得益,城区用户少花钱。要使“一村一区”持续发展下去,关键是在直接获得社区居民反馈的基础上,确保农产品通过“良种、良田、良态、良法”达到“安全、优质、美味、功能、健康”的标准,就可立于不败之地。(季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