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坛首页 > 城市话题 >
城市话题
帖子 版主:城市话题版主
筛选 :
作者 查看
  • 安徽:生态保护补偿政策体系不断健全

    记者近日从省财政厅获悉,今年以来,该厅累计投入生态保护补偿资金11.6亿元,不断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政策体系,调动各方参与生态保护积极性,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创新开展跨省流域横向补偿,省财政厅对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提档升级”,皖浙两省补偿资金总规模提升至10亿元,其中省财政安排3.2亿元,支持开展产业、人才多元化补偿。推进长江“共抓大保护”,安排补偿资金1亿元,与上游江西省、下游江苏省实施长江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  改善环境质量方面,省财政厅健全省内生态综合补偿机制,安排3.36亿元,实施全省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激励和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实现省级对16市水、空气生态保护补偿全覆盖。  提升森林质量方面,省财政厅强化对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支持保障,上半年已统筹下达省以上补偿资金1.5亿元。对非国有省级及国家级公益林年补偿标准提高到19元/亩,“十四五”末将提高至20元/亩。同时,对市、县(区)在落实上级补偿政策的基础上再提高补偿标准的,给予提高部分的1/3资金奖补。  生态安全方面,省财政厅加强湿地和自然保护地保护,统筹安排0.45亿元,支持升金湖等重要湿地保护修复,落实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安排0.6亿元,支持铜陵淡水豚等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和地质公园建设;安排0.23亿元,支持野生动植物、一级古树名木保护。  保障粮食安全方面,省财政厅实施耕地保护补偿激励,安排补偿激励资金1.3亿元,对全省130个耕地保护成效突出的乡(镇、街道)实施激励,支持永久基本农田质量建设及保护、补充耕地项目地力培肥、配套附属设施管护修缮等。(记者 朱卓)

    安论工作队

    2024-07-25

    880
  • 安徽推行市县乡村四级书记领办基层治理项目

    把千头万绪的“小事”,作为书记关注的“大事”,办好千家万户的“实事”,层层示范破解基层治理难题。近日,省委社会工作部根据省委相关部署,出台工作方案,推行市县乡村四级书记领办基层治理项目。  根据工作方案,市县乡村四级书记聚焦基层治理存在的难点堵点、群众关切的共性需求、久拖未决的疑难问题,以及年度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重点任务等,开展专题调研,征集项目选题,精准确定领办1个至2个项目,以“问题导向”确定“选题方向”。市县乡三级书记在项目实施前,明确阶段目标、序时进度、具体措施、完成时限;在项目实施中,定期调度会商,强力协调推进,对突出问题、薄弱环节集中攻坚突破。村级书记按照简要计划实施,可不制定方案。省市县乡四级层层负责对下一级的指导,定期了解项目实施进展,督促措施落实。  方案还明确要求,四级书记要真领真办,不转办代办,多为基层解难题,不给基层添负担。项目结束后,先开展自查、形成报告,再上级评查、总结复盘,同时举一反三、巩固成果,做到实施一个项目、解决一类问题、形成一套机制、提升一个领域。(通讯员 安社轩 记者 李明杰)

    安论工作队

    2024-07-24

    873
  • 上半年安徽省规上工业较快增长

    记者7月22日从省统计局获悉,今年以来,全省工业生产延续去年回升向好态势,呈现较快增长。上半年,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在各行业中,超八成行业保持增长。上半年,全省规上工业41个大类行业中有34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增长面为82.9%、比一季度提高2.4个百分点。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0.4%,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7%。  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贡献最为明显。上半年,全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2%,为全省规上工业增长贡献67.1%,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40.3%。其中,电子信息业增加值增长32.7%,对全省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达31.8%、居行业首位;汽车制造业增速达21.8%。这两大行业合计对全省规上工业增长贡献达50.5%,是拉动工业增长的重要力量。  制造业持续迈向高端化。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2.3%、比全国高13.6个百分点,增加值占全省规上工业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12.8%上升至15.3%。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信息化学品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等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0.8%、11.2%、66.2%和15.3%。  中小型和民营工业企业贡献均超六成。上半年,全省中小型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比一季度快0.2个百分点,为全省规上工业增长贡献62.9%;民营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1%、比一季度快1.8个百分点,为全省规上工业增长贡献71.5%。  工业出口由降转增。上半年,全省规上工业出口交货值由一季度同比下降2.9%转为增长5.4%。在有出口的32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3个行业出口增长,增长面为71.9%;其中汽车制造和有色业表现突出,出口交货值分别增长64.9%和44%,为全省规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长分别贡献147.3%和45.1%。(记者 王弘毅)

    安论工作队

    2024-07-24

    860
  • 高温来袭,合肥(尧泰汉海)海洋世界动物们避暑有方

    自今年七月十五日入伏以来,除之前的降水天气外,最近高温橙色预警频发,特别是这两天最高气温已经达到了38度。这次“高温君”来势汹汹,对于合肥(尧泰汉海)海洋世界的动物们也是一场考验。好在工作人员早做准备,确保动物们安然度夏。合肥(尧泰汉海)海洋世界内海豚吃果冻西瓜——补水降暑、海龟吃西瓜和葡萄、海豹趴彩色冰块,另外温带企鹅也需要降温哦……高温天,避暑中的动物明星们带来了别样风情。  海豹趴彩色冰块,海豚吃果冻西瓜,海龟吃葡萄和西瓜最近的天气可以用“火力全开”来形容,未来几天每天的最高温度都在37℃上下,虽有少数降温,但还是高温高热天为主流。咱们的几只海豹也要积极度过这波高温天,为了帮助它们顺利度过严酷的天气,我们的饲养员们也是想尽办法了。海豚喜欢吃各种鱼,这不为了给它们吃点新花样,这次饲养员把它们常吃食物中加入了龙虎人丹和藿香正气胶囊等防暑降温药,还贴心的将其爱吃的食物制作成海鲜冰粉,通过吃果冻西瓜及时补水和加强营养摄入。听饲养员说这个食物海豚还挺喜欢。最有趣的要数海龟了。去年大家就知道海龟爱吃蔬菜和西瓜,今年在合肥海洋世界它们还有这样的待遇,不过这次不光有西瓜还有葡萄,海龟怎么吃葡萄的?让我们一起去现场探寻一番吧。这些水果不仅可口还很营养,补充维生素的效果好。看海龟们吃水果的模样那是着实可爱。据动物医生说:“我们现在只要是最高气温超过35℃就在平常的食谱中加入这些防暑降温的“零食”,有机会大家都可以看到我们饲养员给它们喂食哦。”海豹适应性很强,只要给它们几块大冰块,它们就很满足。不仅能防暑降温,还能当玩具玩。这次我们在它们的冰块里添加了维生素B和螺旋藻,让冰块呈现出彩色模样,既能吃也能玩,海豹们的日子过的那叫滋润呢。还有我们的小可爱——企鹅。它们是温带企鹅,可受不了高温天的煎熬。所以室外温度超过30度就会给它们添加冰块降温,食物中也会添加一些碎冰,让它们也来一口冰镇小鱼。当然除了这些食补和冰块还不够,我们还给它们的食物中增加了维生素等补药,还要加入一些防高温的降暑药,可以说是做好双保险啦。鱼类水池降温有办法海洋世界内还生活着很多的淡水鱼和海水鱼,虽说都生活在水中比较凉快,但是为了保证正常的水温,也采取了很多降温措施。在后场装有空调、制冷机等降温设施,水温基本上可以维持在26度左右。同时为了达到更好的防暑降温效果,我们在海洋动物的日常饮食中还添加了一些防暑药,多管齐下来帮助它们安全度过高温天。合肥(尧泰汉海)海洋世界清凉一夏活动进行中这个暑期,我们继续在周五、周六和周日16:00-21:00开设晚场,给大家一个消暑纳凉的好去处,晚场除了常规的海豚、海狮、滑稽跳水、美人鱼等海洋特色表演,今年晚场还增设了古代诗词类舞台剧《诗韵赋长安》,感兴趣的家长可以带孩子前来纳凉的同时,一起品鉴海洋带来的欢乐。暑期特色活动:夜宿海洋馆、假期科普一日营目前也在招募中,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合肥海洋世界!

    安论工作队

    2024-07-24

    832
  • 安徽将规范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所规划管理

    为做好全省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加强和规范电动自动车停放场所规划管理,近日,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印发《关于加强和规范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所规划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下称《通知》)。  《通知》明确,将在全省范围内落实加强和规范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所规划管理措施;严格新建居住项目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所规划许可;简化既有小区内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所规划管理;支持利用公共开放空间规划建设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所;报送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所规划管理工作进展;配合相关部门做好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  根据《通知》,自然资源厅将落实《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等有关非机动车停车场(库)设置规定,严格新建居住项目规划许可管理,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设施纳入项目配套,明确布局和配建比,确保电动自行车停放空间,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记者 唐朝)

    安论工作队

    2024-07-23

    884
  • 安徽出台知识产权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

    日前,《安徽省知识产权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印发实施。记者从省财政厅获悉,该方案厘清权责关系,适当加强省级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财政事权,减少并规范省和市以下共同财政事权,加快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省级和市以下财政关系,形成了稳定的各级政府事权、支出责任和财力相适应的制度。  方案从知识产权宏观管理、授权确权、运用促进、保护、公共服务、涉外工作、其他事项七个方面划分具体财政事项及其权责。在落实财政事权由中央决定的基础上,将适宜由省级承担的知识产权领域支出责任上移,进一步优化省级与市及市以下财政事权,合理确定省级与市及市以下支出责任。对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促进体系建设、版权、农业和林草植物新品种、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等明晰权责。  各市、各有关部门将根据改革确定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合理安排预算,及时下达资金,切实落实支出责任。落实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着力优化支出结构,提高知识产权领域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参照国家和省级方案,结合本地实际,合理划分各级知识产权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明确本级推进本行政区域内知识产权工作的职责,加强市级统筹,合理安排本市及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记者 朱卓)

    安论工作队

    2024-07-23

    868
  • 长三角社保卡持卡人可“惠”游安徽

    7月21日,记者从安徽省人社厅获悉,安徽省今年继续举办“一卡通”惠民活动,全省优选2900多家商户、1.4万家门店在6大消费场景提供系列优惠。2023年,安徽首次开展“一卡通”惠民活动,开启跨区域“同城待遇”“破冰”之旅。日前,居民服务“一卡通”皖美约“惠”长三角暨“社会保障卡安徽文旅一卡通”启动仪式在池州市举行,宣布安徽省今年继续举办“一卡通”惠民活动。今年的惠民活动优惠场景丰富,全省优选2900多家商户及1.4万家门店,在景区门票、酒店住宿、美食餐饮、城市交通、汽车加油、商超购物等6大消费场景,提供满减、折扣等系列优惠。活动在安徽省16个市同步开展,面向长三角全部持卡人,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徽商银行、邮储银行、省联社、交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等10家合作银行的社保卡均可参加。参与方式也很多样,持卡人可直接刷社保卡实体卡,扫电子社保卡二维码消费,也可在各合作银行APP、云闪付、支付宝等平台,绑定社保卡金融账户后消费。活动贯穿全年,在暑假、国庆、中秋期间,全省统一开展。其它时段,各市还将推出本地特色活动。为持续推进社保卡在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领域应用,助推长三角地区居民服务便利共享,探索实现“同城待遇”,安徽省文旅厅、人社厅焕新打造“社保卡安徽文旅一卡通”品牌。“社保卡安徽文旅一卡通”线下以社保卡实体卡为载体,线上以电子社保卡为基础码,实现文化体验、旅游观光“一卡通览”“一码通游”。“社保卡安徽文旅一卡通”将推动大黄山四市试点先行,选取精品旅游景区、文化场馆、餐饮酒店,开展持社保卡减免优惠。据悉,截至今年6月底,安徽省持社保卡人数6111万,覆盖99.8%的常住人口,基本实现一人一卡。安徽省已实现人社领域“全业务用卡”“全待遇进卡”,基本实现市级公交(轨道交通)刷卡乘车,基本实现国有A级景区、市级文化场馆持卡预约和浏览。此外,在医疗康养、金融服务、政务服务、校园管理等领域的应用也在不断拓展。(记者 周洪 实习生 王禹阳)

    安论工作队

    2024-07-22

    850
  • 水稻田管技术指导意见印发

    当前正值水稻生产的关键阶段。日前,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印发水稻田管技术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切实抓好水稻生产田管,落实技术指导,夯实大面积高产丰收基础。在早稻和再生稻田间管理方面,意见指出,要精准施策,强化肥水管理,加强防范极端天气对早稻灌浆结实影响。综合防治适时早收,强化病虫防控,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科学用药,减轻病虫危害。早稻、再生稻头季在全穗转色颖壳90%变黄收割,确保稻谷安全归仓。蓄留再生稻尽可能在8月15日前收割,确定留茬高度30~35厘米,适时规范机收,减少稻桩碾压,确保再生季群体苗数,建立适宜高产群体。中、晚稻田间管理上,要因田因苗。加强中稻大田管理,对早栽够苗期的田块,及时排水烤田,控制高峰苗,提高成穗率;对够苗至拔节期长势不足、缺肥的田块,可在孕穗初期追施拔节孕穗肥,促大穗;茬口早的中稻,要防范高温天气的影响。加强晚稻秧田管理,培育壮秧,因秧苗徒长或早稻延迟收割迟让茬的秧田,要采取适度干旱、二次化控等措施,控长促蘖,防超秧龄“早穗”;抢时增密早栽,确保及时腾茬,规范耕整地,抢时移栽,确保播栽密度,应栽尽栽,全力落实晚稻面积。同时,综合防控病虫草害。对部分直播水稻苗后除草效果不理想的选择对路药剂,及时补除或进行人工拔除,无人机飞防要规范操作。稻渔综合种养方面,坚持“因稻而渔、以渔促稻”原则,严守沟涵或沟坑面积不超过稻田面积10%红线。引导“无环沟”种养模式,减少对稻田耕层和环境的破坏;规范种养技术,适时排水烤田,促进水稻健壮生长,保护犁底层不过烂过软。(记者 许昊杰)

    安论工作队

    2024-07-22

    912
  • 安徽6月末存款增速长三角居首

    7月18日上午,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4年6月末,安徽省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84029.61亿元,同比增长12.73%;安徽省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88916.53亿元,同比增长8.44%,增速位于长三角地区首位。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共同成长计划”实施一年多,贷款余额达到1493亿元,为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树立了“安徽样板”。各项存贷款增速向好据统计,安徽省各项贷款增速维持高位。2024年上半年,企(事)业单位贷款新增5426.83亿元,占各项贷款增量的85.83%。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3948.77亿元,短期贷款增加1180.65亿元。2024年上半年,住户贷款新增829.25亿元,其中,消费性贷款增加61.42亿元,同比多增28.64亿元;经营性贷款增加767.83亿元,同比少增374.47亿元。就合肥地区而言,2024年6月末,合肥市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6988.30亿元,同比增长9.4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98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第5位,较年初新增2021.30亿元,占全省增量的31.81%,同比少增14.17亿元。同时,安徽省各项存款增速排名大幅提升。2024年6月末,从总量上看,安徽省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列全国第11位;从增速上看,较去年同期提升7个位次,中部六省第1位,长三角第1位。2024年上半年,住户存款新增4468.56亿元,占各项存款增量的70.31%。其中,活期存款增加466.88亿元,同比多增280.43亿元;定期及其他存款增加4001.68亿元,同比少增934.89亿元。2024年上半年,非金融企业存款新增726.11亿元,同比少增1363.47亿元,机关团体存款新增808.10亿元,同比多增156.57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新增424.03亿元,同比多增473.32亿元。在合肥,2024年6月末,全市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9801.69亿元,同比增长15.3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60个百分点,较年初新增2306.87亿元,占全省增量的36.48%,同比少增253.72亿元。持续优化信贷结构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把握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等机遇,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制造业、普惠小微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6月末,全省制造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分别同比增长21.1%、20.4%、13.5%,均高于各项贷款增速。与此同时,推进央行资金高效使用,用好用足各项货币政策工具,撬动信贷总量稳定增长。6月末,各类再贷款再贴现余额1195.8亿元,同比增长17.2%;累计发生额877.2亿元,同比增长9.9%。其中,支小再贷款余额747.6亿元,支农再贷款余额250.8亿元,再贴现余额197.4亿元。“共同成长计划”助力企业腾飞据悉,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于2023年6月牵头创新实施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共同成长计划”(以下简称“计划”),着力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以科技金融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截至今年6月末,全省近百家金融机构加入“计划”,签约企业突破1万户,贷款余额达到1493亿元。“计划”按照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市场逻辑,在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下由银企双方自愿平等协商签署“贷款合同+中长期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企业可在更长期限、更高额度、更低成本内获得稳定融资支持以及全生命周期综合金融服务,签约银行享有结算服务、债券承销、股权投资等优先权,通过银企联动合作,让双方共同分享企业未来成长收益,打消银行不愿贷的顾虑。合肥通客户端- 合报全媒体记者 黄紫燕

    安论工作队

    2024-07-19

    948
  • 安徽力推农家书屋提质增效

    近日,省委宣传部印发《农家书屋提质增效若干工作举措》,提出因地制宜优化调整农家书屋选址,鼓励把农家书屋选设、移设或延设在中小学校,并妥善处理好社会借阅和校园管理的关系。  农家书屋是扎根乡村的文化阵地。以有利于发挥作用、资源共享为原则,农家书屋可设在便民服务场所、青少年聚集的地方、商业和文旅服务设施、文化中心户等各类场所设施。县级出版主管部门对本地现有农家书屋的选址组织开展调查评估,对不方便群众利用、不利于发挥服务效能的,要及时进行优化调整,逐步把书屋调整到人口密集、交通便利、使用者集中的地方。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把农家书屋设在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有关公共服务设施内的便民服务办事厅或者群众往来较多的位置,打造敞开式、便利式阅读空间。  农家书屋实行差异化配置出版物资源。农村自然条件较差、人口外流较多的地区,出版物资源应向人口集中的行政村倾斜,适当增加配备数量;对“空心化”问题突出的行政村,可根据实际情况减少配备出版物数量。进一步完善基层选书与集中采购相结合的选配模式,鼓励探索各类“百姓点单”服务,阅读资源配置更多向“一老一小”等重点群体倾斜。  安徽省鼓励和加强社会捐赠农家书屋,丰富捐赠资助的方式和渠道,落实好文化名人名家、热心文化事业人士和单位等援建人、捐赠人冠名留名等荣誉激励措施,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农家书屋工作的积极性。  图书流动起来,书香浸润乡村。安徽省支持有条件的县级图书馆承担农家书屋管理和维护使用工作职责,将农家书屋作为县级图书馆村级分馆统一建设、统筹管理、综合使用,实现县域内公共阅读资源的有效整合。支持新华书店参与县级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和农家书屋管理服务,积极探索“农家书屋+新华书店”的有效途径。(记者 张理想)

    安论工作队

    2024-07-19

    935
  • 【文一服务】生死8分钟,他们出手了|文一服务以家人之名守护业主安全

    一次寻常的秩序检查,挽救了一个鲜活的生命。一次奋不顾身的施救,维护了一个家庭的完整。7月15日,肥东文一某小区上演了“生死8分钟”,秩序员黄敏、工程师傅李孝松在50米的高空,于千钧一发之际解救了一名意欲轻生的业主,以非凡的勇气和行动力展现了文一服务人极高的职业素养和崇高的社会品德。  当日临近傍晚时分,秩序员黄敏像往常一样在小区内进行例行安全巡查。正当他抬头检查是否有飞线充电现象和高空安全隐患的时候,一个异样的身影令他瞬间驻足,脊背发凉。“我当时根本不敢相信,居然有个人站在高层采光井平台上。”黄敏回忆起当时的景象,依然心有余悸,他说,“那个平台只有一人宽,连廊的护墙几乎有我肩膀高。幸好穿着鲜艳的衣服,非常醒目。” 为了避免惊吓到业主,引起居民恐慌,黄敏强忍着紧张的心情,一边默不作声地奔向楼栋,一边向物业服务中心求援,并且拨打了报警电话。恰巧,在该楼栋完成维修工作的李孝松碰见了火急火燎的黄敏,得知情况后便一同赶往了事发楼层。  “我们到达现场的时候,这位业主正坐在平台的边缘,左脚已经快要悬空了!”55岁的李孝松说,“我当时也顾不上其他的,一边说话安抚,一边轻手轻脚地翻过了护墙。”然而,对方当时情绪依然不稳定,不愿意交流,抗拒别人触碰。李孝松担心强行施救会造成反抗,只得暂时后退。 正当李孝松起身在狭窄的平台上稍作调整的时候,最惊险的一幕发生了。“老李刚站起来转身,对方就突然向外挪动,一边低头看着楼下,一边打算站起来。四五十米高的地方,我这个30多岁的青壮年都害怕,有点头晕。”黄敏越说越激动。 说时迟那时快,就在对方站起来的瞬间,李孝松和黄敏一左一右抓住了对方的手,一股脑拉进连廊,脱离了危险。在周围业主的协助下,回到了家人的身边。 从发现险情到完成施救,前后不过8分钟的时间。头一次经历如此生死时刻的黄敏和李孝松,在救人后很快就离开了现场。他们笑着说,不知道自己哪来的勇气,当时只觉得心跳加速、血压升高,需要赶紧找个没人的地方平静平静、透透气。 一次次平常的巡查筑起的是牢不可破的安全防线,一声声亲切问候拉紧了彼此间家人般的情感纽带。在平凡的岗位上,文一服务以家人之名践行“业主至上、服务至上”的理念,以格尽职守以抒写不平凡的华章。

    安论工作队

    2024-07-18

    2003
  • 安徽建立首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协作机制

    近日,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宣城市人民检察院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协作工作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安徽省建立的首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协作机制。此举旨在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建立健全保护区长效管理体系。  《意见》立足检察机关和扬子鳄保护区管理机构工作职能,建立联席会议、信息共享、工作会商、普法宣传、联合培训、专项协作等六大工作机制,强化工作协调联动,形成依法惩治违法行为、保护扬子鳄及其栖息地的强大合力,筑牢扬子鳄保护区生态安全屏障。针对实际工作中发现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问题,及时沟通交流,协商解决措施,找准协作配合着力点。  扬子鳄保护区始建于1982年,1986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扬子鳄及其栖息地。近年来,扬子鳄保护区致力于创新保护模式,推深做实“林长+检察长”工作机制,主动会商保护区所在地检察机关,研究制定扬子鳄保护区生态保护协作工作机制,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构建检察监督与行政履职同向发力的保护新格局。《意见》的实施,有望进一步提升保护区管理的法治化水平,为扬子鳄种群复壮提供有力司法保障。(记者 罗鑫 通讯员 马晓燕)

    安论工作队

    2024-07-18

    925
  • 安徽:向“绿”而行 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色

    林长制改革全国首创、新安江生态保护补偿模式全国推广……一系列创新之举,为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安徽经验。近年来,安徽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统筹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高质量发展底色不断厚植。一江碧水绘就生态新画卷林长制改革全国首创、新安江生态保护补偿模式全国推广……一系列创新之举,为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安徽经验。近年来,安徽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统筹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高质量发展底色不断厚植。在新安江山水画廊的起点,歙县深渡镇渡口每天都会迎来许多游客。夏日新安江水光潋滟,水清岸绿,景色迷人。众多游客从这里乘舟顺流而下,在浙江千岛湖登岸,一路欣赏沿江山水。然而十多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江面有垃圾,岸边有化工厂,水质不堪回首。”接受记者采访时,深渡镇大茂社区党总支书记姚顺武说。新安江的巨变,姚顺武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2012年,皖浙两省在新安江启动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按照“谁受益谁补偿、谁保护谁受偿”原则,两省约定年度水质达标,浙江对安徽进行补偿;年度水质不达标,安徽对浙江进行补偿。此后,皖浙两省实行三轮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新安江的跨省界断面水质从一度仅为Ⅳ类水提升至Ⅱ类水,新安江上游流域水质总体为优,新安江流域内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歙县新安江沿线通过实施网箱退养、渔民退捕、岸线生态修复等,推动新安江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同时,打击非法捕捞、增殖放流活动等也在新安江流域常态化开展。“这些年,我们新安江两岸的渔民确确实实享受到了新安江生态保护的红利,借力新安江生态优势,大家‘改行’吃上了旅游饭。”姚顺武说。近年来,大茂社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依托好山好水,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目前已有民宿、农家乐40多家,高产优质枇杷、有机无公害茶叶等特色产业也越做越大。2023年,该社区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200万元。社区群众收入五年实现翻番。如今,皖浙两省正着手建设新安江—千岛湖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合作区,进一步向资金、产业、人才多元补偿新模式升级,“一水共护”走向“一域共富”,走出了一条上游主动加强保护、下游支持上游发展的互惠共赢之路。深耕林长制筑牢绿色屏障“现在使用‘林掌’App开展巡林,巡林时长、距离等一目了然,发现问题还可以拍照上报。”宣城市旌德县蔡家桥镇华川村党支部书记、村级林长王宏明高兴地对记者说。华川村林地面积1.6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1.95%。“实行林长制后,我们这里一山一坡、一园一林都有专人管护。”王宏明表示。2017年,安徽在全国率先启动林长制改革,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责任制体系,并在合肥、安庆、宣城三市先行试点。根据辖区范围内森林资源分布状况和地形情况,华川村划分3个区域,设立村级林长3名。当上林长后,王宏明时常带着热心村民上山巡护,做到了“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华川村是旌德县林长制改革的一个缩影。作为全省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旌德县在全省县级层面率先推行林长制改革,坚持“五绿”并进,努力实现“不砍树能致富”,先后获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级生态县、全国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林长制改革是林业改革的“关键一招”,激活了全省林业发展“整盘棋”。目前全省5.2万名林长守护400万公顷森林和100万公顷湿地,实现一山一坡、一林一园都有专人专管,林长巡林、部门协作、考核评价等机制持续完善。近年来,安徽省把“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确定为林长制五大任务。通过加强林业生态保护修复、推进城乡造林绿化、预防治理森林灾害、强化资源高效利用、激发林业发展动力,高质量建设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持续深化林长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林长履职和林长办运行机制。“林长制打破了原先林业部门唱‘独角戏’的状况,调动了各方面力量聚力林业发展。”省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实施林长制改革,实现了由“单打独斗”向“协同作战”转变,形成了林长牵头负责、部门协同配合的“大合唱”格局。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位于合肥市循环经济示范园的中国建材装备集团高端装备智造园,是中国建材集团投资建设的装备制造基地。近日,在该装备智造园的中建材(合肥)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涂装车间,记者看到,一批批成堆包装好的钢材已切割下料,正由传输工具运抵涂装车间准备喷漆涂装。“现在交给‘共享涂装中心’工业绿岛项目进行集中喷漆,大大节省了时间与资金成本,污染物得到了无害化集中处理,让生产过程更加环保无污染。”中建材(合肥)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涂装车间有关负责人周俊说。据介绍,该公司“共享涂装中心”工业绿岛项目对生产钢材等建材产品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废气进行处理,去除率大于90%。中心安装了在线监测系统,实现烟尘污染物达标排放。水泥与番茄,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然而在安徽海螺集团白马山水泥厂,记者看到,一排排3米多高的番茄植株上挂满了密密匝匝的果实。“以每平方米番茄的年产量对比,我们种的番茄能达到60公斤,远高于一般大棚。”白马山水泥厂有关负责人介绍,该企业利用水泥生产中捕集到的二氧化碳作为植物气肥、水泥窑余热为温室采暖,推行全过程智能机械化蔬果无土栽培。目前,该企业已建成世界首条、年产5万吨水泥窑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纯化生产线,累计捕集二氧化碳12万吨。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近年来,安徽省坚持走绿色低碳之路,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进全省“双碳”管理一体化平台建设,对重点企业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建设零碳产业园;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发展光伏、风能等新能源;加快构建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四位一体”的绿色制造体系,并推动建材、钢铁、石化化工等行业实现碳达峰。过去10年,全省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近30%,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比重下降14个百分点,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高26.5个百分点。并创建160多个国家级绿色工厂,预计到202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5%。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离不开科技和产业支撑。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是安徽省大力培育壮大的十大新兴产业之一。当前,安徽省聚焦新能源、高效节能等五大板块,形成了光伏、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等产业集群,已累计组建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省级创新平台172家。数据显示,2023年,全省落地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项目1350个,总投资额1.19万亿元,产业投资规模连续两年位列十大新兴产业之首,产业发展呈现出量质齐升、活力增强的态势。(记者 罗晓宇 汤 超)

    安论工作队

    2024-07-18

    1009
  • 安徽省在全国率先出台乡村技能人才评价政策

      ■ 聚焦“能干”“会做”“实用”,突出对职业道德、安全生产和核心素养的考核  ■ 根据不同类型人才特点探索实施差别化评价  ■ 对在乡村振兴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乡村工匠等技术骨干,可突破从业年限、学历等限制破格晋升职业技能等级  助力乡村劳动者走技能成才之路,促进人才评价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不断壮大乡村技能人才队伍。近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印发《安徽省乡村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指引(试行)》。据悉,这是全国第一个专门针对乡村技能人才的评价指导性文件。  记者了解,此次出台的评价政策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特点。  优化载体平台。评价机构将依托当地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乡村振兴企业、产业项目基地,就地建立分支评价点、完善考评场所,帮助乡村劳动者就近参评。支持农业农村、乡村振兴龙头企业大力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  完善评价方式。灵活采取考核评价、以项目代评、直接比照认定等方式,聚焦“能干”“会做”“实用”,突出对职业道德、安全生产和核心素养的考核。对乡村振兴急需的技能项目,支持开发专项能力考核规范,开展专项能力考核认证。  探索差别化评价。分农产品生产加工、农业农村建设、农业经营服务和农业技术服务四类乡村技能人才,根据不同类型人才特点探索实施差别化评价,重点评价掌握核心技能、完成生产任务、解决关键问题、提升用户体验感满意度的能力。  支持“特才特评”。对在乡村振兴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乡村工匠、高素质农民、乡村实用人才、乡村能人和具有示范带动作用、业绩贡献突出的技术骨干,可突破从业年限、学历等限制破格晋升职业技能等级。  据介绍,围绕深入实施人才兴皖工程,安徽省将持续推进技能人才分类评价,着力构建科学有效、岗位适用、规范有序的社会化市场化技能人才评价机制,推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为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提供坚实人才支撑。(记者 班慧)

    安论工作队

    2024-07-17

    805
  • 居民身边的暖心食堂 好吃不贵——合肥已建成老年助餐服务机构超1116个

    7月16日中午11点多,家住包河区万年埠街道云海社区的汤为阿姨结束了社区文艺队的排练,步行来到位于云海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三楼的云海社区居民食堂就餐。剁椒鱼块、红烧排骨、西红柿炒鸡蛋、清炒豆芽、西兰花……汤为拿起餐盘,夹了一些自己喜欢的菜,用自己的就餐卡称重结算,这顿饭花了13.47元。“米饭和汤都是免费的,夏天来了还有免费的绿豆汤,非常贴心。”由于老伴长期在外地工作,汤为退休后独自居住在云海社区,一个人在家很少做饭。没有居民食堂前,她经常在外面随便吃点凑合一下。“在外面吃价格也不便宜,而且卫生问题也让我很不放心。”去年10月,云海社区居民食堂开业了,解决了她吃饭的大问题。与其他居民食堂不同,云海社区居民食堂采用了自助餐的形式,荤素同价称重,居民可根据个人喜好选择不同餐品,还能避免浪费。“居民食堂的菜干净又好吃,价格还不贵,一顿只要十几块钱,对于老年人还有价格优惠,真的是我们身边的暖心食堂!”提起云海社区居民食堂,汤为赞不绝口。作为社区的老年助餐点,云海社区居民食堂对于60-69周岁老人,价格优惠10%;对70-79周岁老人,价格优惠20%;对80周岁以上老人,价格优惠30%。2023年年初,安徽创办“民声呼应”工作平台,积极回应群众关切,让民生跟着民声走。针对各县(区)所收到的有关独居老人和留守老人日常用餐存在诸多不便的意见,合肥积极采取行动,推进老年助餐服务。与此同时,合肥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老年助餐服务的决定》,提出要优化老年助餐服务的布局。目前,全市已累计建成老年助餐服务机构超1116个。这些助餐服务机构距离老年人住所大多在1公里以内,进一步满足了老年人就近、便捷、实惠的用餐需求。除了服务老年群体,云海社区居民食堂也非常受周边居民的欢迎。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服务周边的外卖小哥、环卫工人等新就业群体,云海社区居民食堂还推出了12元爱心套餐。汤为说,自己热爱舞蹈,是云海社区文艺队的成员。居民食堂丰富的菜品、优惠的价格,也成了文艺队的老人们聚餐的首选之地。“做饭时间节省下来了,我们能更好地参加娱乐活动,丰富老年生活!”汤为笑着说。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代敏 通讯员 徐亦舒)

    安论工作队

    2024-07-17

    753

热帖排行

  • 【安徽】安徽门户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1【安徽】安徽门户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 马鞍山农商银行凤阳支行歙县支行开业

    2马鞍山农商银行凤阳支行歙县支行开业

  • 衢州黄山“新千里江山图”创作研讨会召开  四省边际城市群文化交流活动正式启动

    3衢州黄山“新千里江山图”创作研讨会召开 四省边际城市群文化交流活动正式启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