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坛首页 > 城市话题 >
城市话题
帖子 版主:城市话题版主
筛选 :
作者 查看
  • “启航未来 领跑新学期”安徽新华2024年第一期暑期预科班正式开班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夏日,安徽新华2024年第一期暑期预科班正式拉开帷幕。今日,学校报告厅内师生齐聚一堂,教务处、学生处、创就业指导中心、职业能力鉴定中心以及各系部主要负责人出席,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开班仪式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正式开始。学校教务处、学生处、创就业指导中心、职业能力鉴定中心负责人依次上台发言。他们向远道而来参加预科班的学生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强调了预科班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适应未来职业发展需求的重要意义,鼓舞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升学部陈蕴老师作为教师代表上台发言。她详细介绍了预科班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以及师资力量,承诺将全力以赴,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服务。“我们将以开放包容的教学态度,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为他们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陈老师的发言赢得了阵阵掌声。学生代表柏陈晨同学也上台发言,她表达了对预科班学习的期待和决心。“我们将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刻苦钻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充分准备。”柏同学的发言充满了青春的气息和昂扬的斗志。据悉,本次预科班为期一个月,将涵盖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以及实践课程等多个方面,旨在通过系统地学习和实践,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升专业技能、增强职业素养,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一期暑期预科班正式开班,同学们也将在此开启一段全新的学习旅程。  

    论坛君

    2024-07-16

    798
  • 安徽新华高级技工学校在全省朗诵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省教育厅以及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职学校“传承工匠心 共铸报国情”主题朗诵大赛中,安徽新华高级技工学校的汪子龙和袁浩圆凭借其深情的朗诵作品《月光下的中国》,在众多参赛者中脱颖而出,荣获全省二等奖。编辑这次大赛旨在弘扬工匠精神,激发中职学生的报国情怀,同时也是对学生语言表达和文学素养的一次全面考察。汪子龙和袁浩圆两位同学以饱满的情感和精湛的技巧,完美地诠释了《月光下的中国》这一作品,展现了我国传统诗歌的魅力,同时体现了新华学子的文艺才华和爱国情怀。《月光下的中国》作为本次大赛的选段,其文字优美,情感深邃,要求朗诵者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更要有深刻的理解力和表现力。汪子龙和袁浩圆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经过反复练习和深入研究,最终在比赛中呈现了高水平的表现,得到了评委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安徽新华高级技工学校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文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多元能力。此次获奖不仅是对汪子龙和袁浩圆两位同学努力的肯定,也是对学校教育成果的认可。学校表示,未来将继续秉承“传承工匠心,共铸报国情”的教育理念,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技并修、艺理兼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论坛君

    2024-07-16

    868
  • 精品苗木畅销苏浙沪

    近日,在桐城市吕亭镇石桥村苗木基地,曹飞正组织工人对苗木进行修枝、塑形,并将已打包的精品苗木发往苏浙沪等地区。  2013年大学毕业后,曹飞返乡创业,当起了一名苗木经纪人。“一株普通朴树价格在600元左右,经过几年的修剪造型,能够卖到1500元,深受长三角地区客户欢迎。”曹飞说,“去年我出售自种树木2000余棵,帮助村民销售500余棵,实现销售收入近百万元。”  石桥村位于桐城市吕亭镇东北部,属于丘陵,适宜发展林业种植。近年来,石桥村以党建为引领,立足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引导农民发展种植以樟树、朴树、紫薇树等品种为主的苗圃特色产业,成为石桥村的强村富民产业。目前,全村经营性苗圃种植面积达3000余亩,苗圃公司、专业合作社15家,像曹飞这样的从业人员达450余人。  近年来,桐城市因地制宜发展苗木花卉产业,培育高端、珍稀苗木花卉品种,推动苗木花卉产业规模化、精品化发展,推动农旅深度融合。该市以合安路、桐枞路沿线镇村为重点,已建成苗木花卉产业基地8万亩,形成产、供、销一体的产业区域经济。现有苗木花卉产销大户近百家、特色苗木基地12个,年产值5亿余元。(记者 汤 超 通讯员 江 勇)

    安论工作队

    2024-07-16

    849
  • 安徽将加强城市建筑屋顶整治 防范化解风险隐患

    7月15日,记者从安徽省住建厅获悉,全省多部门将联合加强城市建筑屋顶整治,坚决遏制新增违法建设,防范化解房屋建筑风险隐患,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合肥开展高层楼顶违法建设治理近年来,安徽明确要求推动沿街建(构)筑物外立面洁净工作。加强沿街建筑第五立面(屋顶)环境排查,解决屋顶乱堆放、乱搭建、乱晾晒、立面不洁破旧等问题,提升立面洁净品质。加大对乱张贴、乱张挂、乱涂写、乱刻画等违法行为查处力度,有序开展市容环境治理,打造宜居城市环境。今年5月,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公安厅、省自然资源厅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城市违法建设整治消除安全隐患工作的通知》,从排查重点、整治要求、工作保障等方面提出具体贯彻落实要求。同时,推动各地及时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工作措施,确保违法建设整治工作有效推进。其中,合肥市专门印发建成区高层住宅楼顶违法建设专项治理工作方案,从今年6月起到年底,对建成区内的高层(小高层)住宅小区,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在公共楼顶等公共区域搭建建(构)筑物的行为进行整治,确保屋顶安全隐患整治工作常态长效。多部门联动防范化解房屋建筑隐患为了加强城市建筑屋顶整治,今后省住建厅将督促指导各地城市管理部门依据职能,与公安、自然资源等部门密切协作,坚决遏制新增违法建设,防范化解房屋建筑风险隐患。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快速处置机制,依法依规协同做好违法建设治理。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对未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或者开工报告未经批准擅自施工,以及在装修中擅自变动房屋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的,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城市管理部门和实行综合执法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结合职责分工,依法履行查处职责。涉及建筑安全、严重危害公共利益的,要同时将涉嫌违法犯罪线索通报和移送公安部门。公安部门要及时受理和立案侦查,依法追究相关人员刑事责任。强化日常监管,加大惩处力度。落实物业服务企业有关房屋结构改造和装饰装修的安全巡查、管理责任;对无物业服务的区域,要落实社区街道相关安全巡查、管理的责任,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及时发现违章建筑,发挥网格员、综合执法人员的前哨和探头作用,加强监督巡查。组织城市建筑屋顶整治“回头看”,严肃查处私搭乱建、应报不报和擅自拆改房屋承重结构、擅自加层加盖且拒不整改的违法违规行为。普及违法违规建设治理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公众维护自身权益的法律意识和质量安全意识。鼓励群众通过12345热线电话、信访等多种途径向相关执法部门反映问题线索,推动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实现城市综合治理水平提升。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吴奇

    安论工作队

    2024-07-16

    822
  • 安徽省首个空地轨一体化项目加速推进

    7月14日,经过20个小时的连续浇筑,合肥新桥国际机场综合交通中心项目合新六城际铁路先行工程首块顶板浇筑完成,项目建设进入快车道,预计年底前地下室结构将全面封顶。  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是安徽省重大民生工程,是建设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的重要举措。作为新桥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的重要部分,新建合肥新桥国际机场综合交通中心总建筑面积约33.06万平方米,规划引入合新六城际铁路、合肥机场S1线,这是全省首个集航空、高铁、地铁等空地轨一体化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设施。  据承建单位安徽建工路桥项目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是安徽目前已建公共建筑单体项目中,地下建筑体积最大、基坑深度最深的工程,也是合肥新桥机场二期改扩建项目的重要内容。项目由复杂的建筑群构成,根据结构布局,地下有三层,其中城际铁路线分布在地下三层,地下一层、二层是城市轨道,综合交通中心则贯穿地上地下实现多种交通方式换乘。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合肥机场旅客服务能力。(记者 范克龙)

    安论工作队

    2024-07-16

    832
  • 安徽省加强电动汽车充电服务收费监管

    近日,安徽省印发《关于加强电动汽车充电服务收费监管的通知》,严厉查处电动汽车充电服务领域的价格违法行为,进一步维护安徽省电动汽车充电服务市场良好价格秩序,切实降低群众出行用电负担。  《通知》要求,针对充电服务收费(包括充电电费和充电服务费),对充电电费,要重点检查充电设施相关市场经营主体对现行电价政策的落实情况,严肃查处充电设施相关市场经营主体未按其所在场所执行分类电价、未恰当执行峰谷分时电价等不执行政府指导价、定价的违法行为;对充电服务费等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各类收费项目,要着力查处相关市场经营主体未按规定明码标价、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同时要督促充电设施相关市场经营主体按照弥补成本、合理收益、诚实信用的原则,合理制定收费标准。  《通知》强调,全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紧盯群众反映频次较高、投诉举报较为集中的问题,聚焦重点价格行为,针对性增加市场巡查检查频次,加大执法办案力度;主动加强与发展改革、住建、行业主管部门等部门的沟通协同,加强信息共享与沟通协作,提升综合监管效能,形成各方良性互动、有序参与、齐抓共管的治理格局,推动社会共治。(记者 彭园园)

    安论工作队

    2024-07-16

    837
  • 安徽:打造新兴产业聚集地 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

    如今,全球10%的显示面板,全国50%的光伏玻璃、20%的光伏组件、15%的家电、10%的汽车在安徽生产。2023年,安徽省平均每天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6家。“十四五”以来,安徽省积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全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聚集地。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日前,记者走进合肥骆岗公园,这里的智能网联观光巴士、无人驾驶清洁车、无人驾驶售卖车等产品,总能吸引不少游人驻足。这些自动驾驶产品所采用的核心技术,来自安徽中科星驰自动驾驶技术有限公司。中科星驰成立于2021年12月,坐落于科大硅谷,是一家专注于智能驾驶核心技术研发与落地的智能驾驶科技公司。成立一年即获批共建“安徽省自动驾驶产业创新中心”,被列为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龙头企业”。“安徽省打造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坚持集群发展,促进了资源的有效配置,为我们企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助力。产业链合作创新方面,中科星驰与整车制造、零部件供应、数据服务等上下游企业展开了更紧密的合作,共同推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的完善和发展。”中科星驰首席技术官及联合创始人王智灵说。以奇瑞、蔚来、江淮、大众安徽等7家整车企业为龙头,吸引汽车零部件、后市场企业4000多家……近年来,安徽省聚焦汽车首位产业,按照“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生态”的路径,培育、引进和扶持本土企业提质升级,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今年上半年,全省汽车产量150.6万辆,同比增长46.7%,占全国比重为10.8%。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62.1万辆,同比增长81.4%,占全国比重为12.6%。以汽车产业为首的新兴产业正在安徽省遍地开花。截至目前,安徽省已累计建成3个国家级创新中心,1个国家级(合肥市智能语音集群)、10个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49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提升产业创新能力近日,在滁州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35条智能制造生产线正在高效运转,N型高效太阳能电池片远销德国、美国等地。滁州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高效太阳能电池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企业在发展前期,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修建厂房、购买生产设备。“光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需要大量资金。安徽省设立了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对企业的科技创新项目给予直接的资金支持,减轻了企业研发的资金压力。”滁州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安徽省还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如科技项目资助、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产学研资助政策等,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在资金支持下,今年,捷泰科技在N型电池技术领域取得技术突破。其“MoNo 2”系列新品发布并即将量产,该系列新品可有效提升单玻组件的可靠性,助力N型组件在屋顶等分布式市场占有率的加速提升。“党委、政府的支持可谓‘雪中送炭’,更坚定了我们扎根江淮的信心和决心。”滁州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今年,安徽省持续提升全省光伏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由2023年底的2.3%逆势增至2024年前5月的2.5%。已先后支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领域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19个、研发实验线项目1个、企业研发总部1个,合计支持资金约1.3亿元。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动力之源。今年以来,全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总体好于全国,主要产品产量占全国比重提升,利润率、产能利用率高于全国。1月至5月,全省光伏电池片产量45.1GW,同比增长86.4%,占全国比重约18%、比2023年提高近4个百分点,其中,N型电池产量44.1GW,占全省光伏电池总产量97.7%,比2023年提高17.7个百分点。以投带引赋能产业日前,省新材料产业主题基金合计出资超23亿元,完成了对韩国LGC新型显示材料项目的并购。通过此次收购,安徽省将打造国内最大的偏光片核心材料企业,快速填补国内显示核心材料空白。新材料主题母基金是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之一。以往,财政资金市场化方式运作不够。如今,安徽省突出市场导向,采取“基金+资金”方式引导撬动市场资金,运用政府引导基金、财政贴息、融资担保、风险补偿等市场化手段,发挥资金的引导撬动作用。2023年,通过实施财政资金“零基预算”改革,由省级财政每年拿出100亿元的财政资金、5年共计500亿元,吸引社会化资本、产业链龙头企业、地方平台公司、险资、银行资本等参与出资,组建10只主题母基金、2只功能母基金、4只天使母基金,形成了总规模不低于2000亿元的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体系。目前,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募资进展较好。2024年1月至5月,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体系母子基金新增募集到位资金131.66亿元,其中省级财政通过引导基金出资11.44亿元,撬动比例达1∶10.51。截至2024年5月末,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体系母子基金累计募集到位资金399.48亿元,其中省级财政通过引导基金累计出资100.99亿元,撬动比例约1∶3。2023年,全省16个地市利用基金招引在皖落地项目302个,基金股权投资金额218.77亿元,预计基金撬动产业落地投资约10倍。通过发挥“基金+招商”的作用,安徽省以股权投资带动招引重大项目,加快产业迭代升级,全力拓展新兴产业成长壮大的全新空间。(记者 朱 卓)

    安论工作队

    2024-07-16

    798
  • 合肥:粮油主食大抽检守护“舌尖”安全

    7月14日,记者从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获悉,2024年度“两项工程”粮油及主食产品质量检测项目完成招标,将进一步保障广大市民“舌尖上的安全”,守好食品安全底线。为完成合肥市2024年度食品安全抽检任务,同时为加强对“主食厨房”和“放心粮油”产品质量监测,坚决守住粮油产品质量安全底线,相关部门将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全市目前所有在正常经营的“放心粮油”网点粮油类产品和“主食厨房”网点主食类产品进行质量抽检和结果评价。本次共计划抽检1622组,其中第1包为“放心粮油”网点粮油类产品820组,包含大米、小麦粉、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油、芝麻油、调和油等;第2包为“主食厨房”网点主食产品822组,包含包子、米饭、馒头、糕点、挂面、方便面等。

    安论工作队

    2024-07-15

    833
  • 8月1日起,辅助生殖将纳入安徽医保报销

    7月14日,记者从安徽省医疗保障局获悉,日前安徽省医疗保障局、省卫生健康委、省财政厅印发《关于将部分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自8月1日起将部分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帮助有生育意愿家庭解决“不能生、不敢生”的问题困扰。根据国家医保局《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要求,《通知》对我省现行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进行规范整合并完善项目价格。废止“B超下采卵术”等41个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修订“睾丸或阴茎海绵体活检术”1个项目内涵,整合设立“取卵术”等12个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并制定价格,统一规范全省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管理。同时,《通知》明确医保支付属性,将“取卵术”等8个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其中:纳入医保甲类管理的项目有“取卵术、人工授精、精子优选处理、取精术”,4个项目发生的费用全额计入医保报销基数;纳入医保乙类管理的项目有“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组织与细胞活检(辅助生殖)、单精子注射”,4个项目发生的费用先由个人自付10%,剩余90%的费用计入医保报销基数。同时,“取卵术、胚胎培养、组织与细胞活检(辅助生殖)、单精子注射”4个项目,参保患者每人、每项目累计最高可报销3次。医保报销待遇方面,记者注意到,《通知》中指出,我省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参保人员在省内经批准开展辅助生殖且纳入医保定点管理的医疗机构发生的辅助生殖门诊费用,医保实行单行支付,不设起付线,政策范围内费用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报销比例分别为70%、50%,年度最高支付限额分别为1.5万元、1万元。另外,《通知》明确了医保结算方式。省、市医保部门组织做好辅助生殖类医疗费服务项目及价格的贯标工作,更新维护医保信息平台,新增“辅助生殖门诊”医保结算类别。参保患者在定点医疗机构的门诊费用实行医保联网直接结算,联网结算不成功的,参保患者相关医疗费用可向参保地医保经办机构手工报销。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实现了我省辅助生殖医保报销的“零突破”。据悉,预计每年将为我省参保患者减轻医疗费用负担2亿元左右。【新闻多一点】目前,我省符合条件的辅助生殖医疗机构共25家,分别是: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安徽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合肥市妇幼保健院)、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铜陵市第四人民医院(铜陵市妇幼保健院)、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蚌埠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阜阳市人民医院、太和县人民医院、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六安市中医院、亳州市人民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阜阳市妇女儿童医院(阜阳市妇产医院)、安庆市立医院、安庆一一六医院、宿州市立医院、合肥京东方医院、六安市人民医院、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蚌埠市中心医院)、淮北市妇幼保健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

    安论工作队

    2024-07-15

    894
  • 宣城强化“四个协同”保障企业用工

    “感谢人社部门为我们搭建直播和短视频平台,招聘效率高、成本低。”近日,安徽爱维德医疗用品有限公司招聘负责人谢君表示,今年订单增加,对普工需求多,公司通过参加人社部门组织开展的线上线下招聘活动,解决用工142人。  今年以来,宣城市人社部门将服务企业用工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通过“专班专员+动态监测”“减负降本+技能提升”“内部挖潜+外部协作”和“政策升级+活动引领”四个协同,坚持“有为政府+有效市场”结合,摸底数、稳岗位、搭平台,为重点企业提供常态化、多元化、精准化用工服务,有效保障新形势下企业用工需求。截至6月底,全市解决企业用工2.7万人。  宣城市以“三级三方服务千企”行动为抓手,健全人社服务专员、重点企业用工“包保”责任制,市县(区)两级人社部门35名班子成员对69家重点企业实行包保,配备人社服务专员45人,匹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24家、培训机构(学校)27家。针对季节性缺工,以“专班+专员”形式落实重点企业用工“334”动态摸排和“点对点”跟踪服务,即采取定期上门走访、电话联系、工作群交流3种形式,精准摸排包保企业经营状况、缺工规模、缺工类型等3类诉求,做到企业产能、用工需求、问题困难、服务对策“4清”。同时,为缺工企业提供“1331”用工指导服务,即由人社部门牵头,组织3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或培训机构、3家规范用工重点企业,为1家企业进行“寻访问诊”。  该市还通过线上平台建立重点企业全天候用工保障机制,将10家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情况,9个产业园区、200家重点企业和123家“四上”企业招聘及人员流动情况作为就业失业动态监测样本,强化动态监测和分析研判,每季度形成分析报告,为稳就业保用工决策提供数据参考。  聚焦“就业难”和“用工缺”,宣城市围绕供需两端精准发力,持续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服务月”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持续拓展“三公里”就业圈平台功能,全方位、多渠道引导外出务工人员留乡就业创业,推动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就业群体“家门口”择业。今年累计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592场,参会企业1.99万家次,提供岗位39.55万个次,达成就业意向7.05万人次。同时,积极拓展跨区域劳务协作“朋友圈”,建立劳务协作工作站点31个,组织42家次企业赴17个地区开展22次劳务对接活动,解决用工1790人。  围绕“2+3+4”重点产业链企业人才需求,宣城市迭代升级产业人才“宣十条”政策,创新提出“引人才送住房”,累计为1.75万人兑现补贴6640万元,惠及企业1650家。  该市始终坚持抓牢抓实高校毕业生主力军,精准对接高校资源,大力推进大学生实习实训实践工作,组织345家次重点产业企业赴省内外51所高校开展“诚觅宣城合伙人·2024百所高校行”等系列活动40多次,提供岗位1.8万余个,达成意向1700余人。

    安论工作队

    2024-07-15

    897
  • 安徽:打造科创策源地,锻造转化“倍增器”

    近年来,安徽省坚定不移下好创新“先手棋”,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聚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着力促进科创产业深度融合,锻造科技成果转化“倍增器”,全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打通“堵点”近日,在合肥中科采象科技有限公司,科研人员正在开展针对海底电缆地震波采集测量技术的专项攻关。这家企业核心技术团队均来自中国科大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负责人曹平是该实验室副教授,在高精尖海洋物探装备上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科技成果如果没有进行落地转化,就是一种巨大的浪费。过去,科研团队想转化并不容易,在体制机制、专利使用等方面都存在‘堵点’。”曹平介绍,2021年,乘着中国科大成果赋权改革试点的东风,团队研究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中科采象应运而生。2020年中国科大成为全国40家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试点单位之一,创新性提出“赋权+转让+约定收益”模式。过去,由于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归属单位,无法赋权给技术发明人,想要转化审核流程非常繁琐。现在,这种“赋权+转让+约定收益”模式将科技成果所有权通过先赋权、再转让的方式完全让渡给科研团队,学校与科研团队按照协议约定收益分配比例。如此一来,像曹平这样的科研人员就真正成为成果的主人。曹平说:“这项改革让科研人员能够在从事科研工作的同时,更好地将科技成果落地转化,转化后,有了资金的支持,也可以围绕产业化需求,加快技术攻关。”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2023年,安徽省将“赋权+转让+约定收益”的科技成果赋权模式推广至106家单位,基本实现了省属高校和区域医疗中心全覆盖,成果转化按下“加速键”。截至今年6月,全省累计赋权科技成果687项、科技成果估值4.67亿余元,成立或入股企业82家,融资后知识产权估值约27亿元,企业市值约106亿元。激活“主体”企业作为经营主体,是科技创新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参与者,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安徽省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科技企业实现规模质量双提升,科产融合驶上“快车道”。位于中安创谷科技园的合肥海图微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高性能CMOS图像传感器研发、设计和销售的半导体科技企业。“公司采用自主研发的像素IP、大面阵驱动等技术,实现产品高全幅帧率与高分辨率,覆盖可见、红外、紫外以及X光等光领域。”该公司总经理助理陶凯介绍,公司做芯片研发多年,产品已运用于工业检测、智能交通、机器视觉等领域。“公司最初是6人团队,如今已顺利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安徽省专精特新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发展到今天离不开园区千方百计支持企业发展,也离不开良好的科创环境。”陶凯告诉记者,今年,还获得了科创基金2000万元,这为企业增添了强劲的发展动力。近年来,安徽省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企业—上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次培育体系,组织各市挖掘、培育独角兽(潜在)企业,建立省培育库。2023年,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1.9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超2.7万家。强化“平台”创新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创新平台的建设。好的创新平台,犹如集聚创新资源的“强磁场”,支撑科创产业的发展。在滁州的安徽光智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红外光学材料、镜头、探测器件及系统的研制和生产,是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安徽省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该公司研发中心负责人陈杰说:“团队研发的红外材料锗的纯度可以达到99.9999%,市场占有率超过50%。超高纯度、大尺寸锗研发成功后,可以广泛应用于红外成像领域,大大提高成像的清晰度和灵敏度。”“公司与中国科大、合肥工业大学、滁州学院等高校院所,合作共建先进光电子材料及系统安徽省产业创新研究院。”陈杰介绍,研究院的成立,为高校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发展空间,同时,为企业输入大量优质人才资源,促进了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帮助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光智科技是安徽省支持企业联合领域内优势高校院所争创国家级及省级创新平台的缩影。去年以来,安徽省以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作为重要支撑,重点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的重塑,构建三大创新平台体系。2023年,全省新获批的省级以上创新平台中企业牵头占89%。此外,安徽省还积极探索更多科技创新方面的改革举措。选择11家科研单位开展人才分类评价改革试点,按照承担重大攻关任务、基础研究等进行分类,探索分类健全符合科技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活动自身规律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全国率先开展科研单位“综合授权+负面清单”改革试点,遴选18家不同类型的科研单位围绕编制使用、人才招引和岗位设置、科研经费使用和绩效工资等方面给予10项授权,支持试点单位建立完善以激励科技创新为导向的管理章程和内部制度体系。(记者 鹿嘉惠)

    安论工作队

    2024-07-15

    939
  • 16孔全开!巢湖闸今晨开闸泄洪

      受强降雨和上游来水影响,巢湖水位持续上涨,连日来一直超警戒水位以上。为减轻巢湖洪水压力,7月14日凌晨,巢湖管理局巢湖闸管理处及时开闸泄洪,巢湖闸16孔全部开启,下泄流量达200立方米每秒。目前,巢湖水位完全可控。据了解,巢湖闸从6月20日开始关闭,关闭24天后再次开启。本次关闭前已排出巢湖湖水25.9亿立方米。  巢湖闸管理处副主任周翔介绍,入梅以来,巢湖流域遭遇了连续性降雨,裕溪河和巢湖水位均有所抬高,巢湖闸管理处及时应对,全力以赴做好随时开闸调度工作。截至14日4时,巢湖闸上水位11.14米,超警戒水位0.64米,巢湖节制闸16孔已全部打开,现以最大流量外排湖水,为巢湖流域防汛工作争取更多的有利条件。

    姑娘只爱橄榄绿

    2024-07-14

    865
  • 暴雨、大暴雨!安徽变更发布暴雨橙色预警

      据安徽气象微信公众号消息,安徽省气象台7月13日17时变更发布暴雨橙色预警。未来24小时六安、合肥、滁州、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宣城等地部分地区有暴雨,局部地区有大暴雨(120-180毫米)并伴有短时强降水(最大雨强50-70毫米/小时,局地可超70毫米/小时)、雷暴大风(8-10级)等强对流天气。省气象局和省应急厅提醒注意防范!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急工作。  2.地处低洼的居民要准备沙袋、挡水板等物品,或砌好门槛,以防止洪水进屋。  3.受暴雨洪涝威胁的危险地带应停课、停业(除特殊行业外)、停止集会。  4.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易涝点等部位必要时要及时封闭;涵洞及公共设施的地下空间,立交桥、下沉式建筑等易积水的低洼区域,必要时要迅速关闭,严防雨水倒灌引发事故。  5.做好城市、农田的排涝,注意防范可能引发的城乡内涝、中小河流洪水和地质灾害。  6.公众减少或避免户外活动,做好自身安全防范。

    姑娘只爱橄榄绿

    2024-07-14

    862
  • 安徽省打造“皖美休闲旅游乡村”

    日前,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发布通知,落实《安徽省实施精品示范工程打造“皖美休闲旅游乡村”行动方案》(下称《方案》)。根据《方案》要求,到2027年,安徽省将打造200个具有3A级以上景区品质的“皖美休闲旅游乡村”。关于总体目标,《方案》提出,到2027年,全省打造200个具有3A级以上景区品质的“皖美休闲旅游乡村”、1000个以上市级休闲旅游乡村,力争建设70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建设10个以上具有示范引领效应的乡村旅游集聚区、个以上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培养10000名以上乡村旅游人才。乡村旅游年接待人数达5.5亿人次,旅游收入突破4500亿元,直接带动200万以上农民就地就近就业。重点任务主要涉及12个方面,包括优化乡村旅游规划布局,打造“皖美休闲旅游乡村”品牌,培育壮大乡村旅游经营主体,丰富乡村旅游业态产品,推动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做优乡村旅游特色美食,开发推广乡村旅游商品,强化乡村旅游文化赋能,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加强乡村旅游传播营销,完善提升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等。其中,在丰富乡村旅游业态产品方面,推进乡村休闲旅游与农业、林业、中医药、体育、交通、气象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依托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民俗风情等,开发生态旅游、采摘垂钓、农耕研学、森林康养、中医药养生、户外运动、数字演艺、休闲露营等深度体验业态,加快发展创意市集、特色书吧、主题酒吧、乡村博物馆等创意业态。举办和美乡村篮球赛等乡村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培育跟着赛事、微短剧、短视频、演出去旅行等品牌项目。打造创意公社、星空露营、婚恋旅拍等年轻态、时尚范乡村旅游产品。打造实景演出、剧本娱乐等沉浸式、交互式体验项目,创新开发夜游、夜集、夜娱、夜秀等夜间乡村消费新场景。在推动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方面,优化乡村民宿布局,推广“一宅两院”“农舍经济”等民宿发展模式,对标国家旅游等级民宿、“皖美民宿”等标准,提升民宿品质和服务,推动“民宿+”产业发展,高质量发展民宿集群。持续举办民宿产业发展大会、民宿创意设计大赛。按照国家旅游民宿管理有关工作导则要求,规范和引导民宿健康发展。到2027年,培育2000家以上“皖美”金牌、银牌民宿,10个以上旅游民宿集聚区。在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方面,完善利益共享机制,支持村民和回乡创业人员参与乡村旅游经营和服务,引导村民入股乡村旅游合作社、旅游企业,鼓励企业实行保底分红。鼓励乡村旅游市场主体优先吸纳当地村民就业,帮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探索建设乡村旅游创业指导中心,支持村民在村集体经济组织下开办乡村民宿、家庭农场等旅游项目,发展适宜旅游的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提高经济收入。引导乡村旅游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致富带头人等开展对口帮扶活动。

    安论工作队

    2024-07-13

    943
  • 安徽省防指发布14号汛情通告

    7月12日,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第14号汛情通告。通告提到,长江干流水位持续回落,7月12日16时,大通站水位14.50米、超警戒水位0.10米,芜湖站水位11.50米、超警戒水位0.30米,马鞍山站水位10.52米、超警戒水位0.52米。受强降雨影响,巢湖、滁河水位迅速上涨,巢湖忠庙站水位10.88米、超警戒水位0.38米,滁河襄河口闸上水位13.11米、超警戒水位2.11米。通告要求,各地要加强会商研判,强化防洪工程调度,全力做好巢湖、滁河流域防汛工作;持续开展长江干支流超警堤防巡堤查险;强化强降雨区山洪地质灾害、中小河流和中小水库、城市内涝防范,全面排查各类风险隐患,落实各项安全管控措施,果断提前转移受威胁人员,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记者 王弘毅)

    安论工作队

    2024-07-13

    879

热帖排行

  • 【安徽】安徽门户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1【安徽】安徽门户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 马鞍山农商银行凤阳支行歙县支行开业

    2马鞍山农商银行凤阳支行歙县支行开业

  • 衢州黄山“新千里江山图”创作研讨会召开  四省边际城市群文化交流活动正式启动

    3衢州黄山“新千里江山图”创作研讨会召开 四省边际城市群文化交流活动正式启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