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咀嚼确实需要家长们为宝宝创造学习的条件,才能学会咀嚼,学会正确的咀嚼方法对宝宝的下颌骨和面部肌肉的发育至关重要。一般认为,只要有上下咬合的动作,就表示婴儿咀嚼食物的能力已初步具备。6个月左右是训练婴儿咀嚼和吞咽能力的最佳时期或称敏感期。6-12个月是宝宝发展咀嚼和吞咽技巧的关键期,但此时并不具备将食物完全嚼碎的能力,爸妈要及时进行针对性的锻炼。一旦错过时机,宝宝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日后再加以训练往往事倍功半,而且技巧也会不够纯熟,往往嚼三两下就吞下去或咀嚼后含在嘴里不愿下咽。
实际上,咀嚼确实需要家长们为宝宝创造学习的条件,才能学会咀嚼,学会正确的咀嚼方法对宝宝的下颌骨和面部肌肉的发育至关重要。一般认为,只要有上下咬合的动作,就表示婴儿咀嚼食物的能力已初步具备。6个月左右是训练婴儿咀嚼和吞咽能力的最佳时期或称敏感期。6-12个月是宝宝发展咀嚼和吞咽技巧的关键期,但此时并不具备将食物完全嚼碎的能力,爸妈要及时进行针对性的锻炼。一旦错过时机,宝宝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日后再加以训练往往事倍功半,而且技巧也会不够纯熟,往往嚼三两下就吞下去或咀嚼后含在嘴里不愿下咽。
2021-01-07
螃蟹属于高致敏食物,所以在添加的时候,只要孩子不过敏,就是可以吃的。我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指出,婴儿满6月龄后逐渐引入各种食物。在7~9月龄的饮食建议中,就已经提到了每天逐渐达到50g肉禽鱼,这里的鱼还指其他水产品,如虾、蟹等。只不过食物的性状还是以泥状为主,做成蟹肉泥,或者与米粉混合做成糊糊。随着宝宝吞咽功能的逐渐成熟,食物性状换成碎蟹肉等。跟添加其他辅食一样,每次少量添加,观察3天左右,如果没有出现过敏的现象,就可以加量。一定要把螃蟹蒸熟蒸透。
2021-01-07
适合用安抚奶嘴的宝宝:(1)人工喂养的宝宝。奶瓶的奶嘴吸吮起来比妈妈的乳头更容易,俗话说“用尽吃奶的力气”说明吃奶是很费力的事情。所以,吃奶瓶的宝宝往往得不到充分的吸吮,吸吮的欲望常常还没有满足奶就吃完了、吃饱了,这样的宝宝就需要用安抚奶嘴来满足其吸吮需求。(2)吸吮欲望强的宝宝。有些宝宝很喜欢吸吮,妈妈的乳房吸空后还是不肯放弃,经常会将妈妈的乳头吸的很痛,这样的宝宝也可以在吃完奶后给她一个安抚奶嘴吸。不适合用安抚奶嘴的宝宝:(1)新生儿期(0-1月)不建议用安抚奶嘴,因为会影响母乳喂养。(2)不喜欢或拒绝安抚奶嘴的宝宝,就不要硬塞给安抚奶嘴。(3)宝宝哭闹、烦躁有很多原因,并不都是吸吮欲望没满足引起的,家长不能一看宝宝哭闹就塞安抚奶嘴,或防止宝宝哭闹而塞安抚奶嘴。
2021-01-06
家长们老是抱怨,宝宝睡觉时明明睡这头,可是醒来的时候头都不知道转哪边了,一个晚上不知道要帮他调整多少次。其实婴幼儿睡觉出现身体的旋转,主要是因为婴幼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所致。家长这样做1. 尽量把宝宝放在婴儿床里,婴儿床的范围小,既使转也转不了360度。2. 当宝宝在大床与家人同睡时,要放在有墙挡着的一侧,否则很容易发生坠床。3. 天冷时,最好给宝宝放在睡袋里。4. 宝宝夜里会做梦,可能梦见自己在打太极、踢足球、跳舞和小朋友打架等时他们就会在床上打滚、来回翻身,这是正常想象,只要挡住他不要坠床就好了。
2021-01-06
孩子在一岁到三岁之间会出现一个自我意识的敏感期。处于这个时期的孩子能认识到自己跟外界的区别,能够有意识的区分“我的”和“你的”之间的界限,也开始着重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还意识到有哪一些行为是可以由自己来决定的,有非常明显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可能还不愿意去分享。他们会认为自己所喜欢的东西都是自己的。这是孩子刚刚建立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这种表现与自私的品质是没有关系的,所以说家长不要因为孩子不愿意去分享,就觉得孩子有自私的表现。虽是这样,但是家长也要给孩子创造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的环境。刚开始可以邀请一两个小朋友到家里,家长在旁边看着,在出现攻击性行为前,再去制止。在孩子的自我意识敏感期,家长要理解孩子的这些行为,帮助孩子更好的度过这个敏感期。
2021-01-05
1、给宝宝补充足够的液体,包括水、奶等,宝宝体内水分充足,多出汗,多排尿,可以增加散热。2、保持宝宝房间温湿度适宜。在退热的阶段,可以给宝宝少穿一些衣服。3、尽量让宝宝多休息,少到户外活动4、如已确定宝宝发热是由于高传染性疾病引起的(比如水痘和流感),就要让宝宝尽量远离其它宝宝。家长要认识到●对于宝宝来说,发热是机体对抗感染的一种自然反应。●观察宝宝的行为和精神状态更为重要,如宝宝规律的吃饭、睡觉、玩耍,多是不需要特别治疗的。●当宝宝出现发热,并且看起来相当烦躁或很不舒服时,可以使用退热药。
2021-01-05
目前常用的退烧药有2种,一种是对乙酰氨基酚(国内常用的一种是泰诺林),另一种为布洛芬(国内常用的一种是美林)。就算是在国外带回来的退烧药,只是药名不同,但里面的成分也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3个月以上的宝宝可以应用对乙酰氨基酚;6个月以上的宝宝可以应用布洛芬,当然也可以应用对乙酰氨基酚;相对与布洛芬而言,对乙酰氨基酚的安全性更高一些。●3个月以下的宝宝如出现发热,家长要警惕,因这么小的宝宝出现发热可能是比较严重的疾病。一定要及时就医并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2021-01-04
建议2.5-3岁左右开始上幼儿园,这阶段的宝宝独立性、社会性已经日渐成熟,宝宝更容易接受。其次在宝宝上幼儿园之前,应提前在家训练宝宝一些必备技能,这样可以让宝宝更好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日常生活技能准备1 训练宝宝自己穿脱衣服日常应该教会宝宝识别内衣内裤,以及穿衣的顺序,每天家长都应耐心监督且帮助宝宝,每天早上晚上,看着宝宝一件一件的穿起来,包括系扣子、拉拉链等,晚上宝宝脱衣服时,也要告诉宝宝 ,脱掉的衣服要挂起来或者叠好。2 练习穿脱鞋在练习之前,家长首先要让宝宝分清左右脚,大部分宝宝都有穿错鞋的经历 ,所以分清左右是非常重要的3 独自上厕所一般宝宝1岁半就开始训练开始如厕训练了,所以家长应该告诉宝宝,上了幼儿园小朋友很多,老师不一定都能照顾的过来,所以家长在宝宝初期尽量穿宽松,且好穿脱的衣服,如果秋冬穿的很厚,不好脱又很着急时 ,一定要举手和老师报告。4 自己擦屁屁这是入园后的比较重要的事情,平时家长在宝宝上厕所的时候,要告诉宝宝擦屁屁时,要用2-3张纸叠在一起先擦一遍,然后对折后再擦,最后扔到垃圾桶,反复几次直到纸上干干净净的就说明擦干净了,也要告诫宝宝是要从前往后擦,特别是女宝宝更要注意私处的卫生。便后要告诉宝宝洗手,注意用手的卫生。5 学习自己吃饭家长应该告诉宝宝,每餐饭都要吃,并且养成吃多少打多少的好习惯,不够吃可以再去要,不要浪费,慢慢的在幼儿园待几天宝宝就会适应自己独自吃饭了。6 锻炼独自睡眠一般前期宝宝可能比较难自己入睡,所以家长在家训练时,要让宝宝潜意识里有 这个概念,比如在家吃完午饭后,就要给宝宝说,吃完午饭后要午睡,也要尽量营造午睡的氛围,可以拉上窗帘,让宝宝自己躺会,慢慢的让宝宝适应几天形成习惯,自己就可以入睡了。分离焦虑的心理准备1 让宝宝接受幼儿园在宝宝入园的几天,家长和宝宝都应做好心理准备,也要告诉宝宝要开始上学了,上学可以学到很多知识,结交一些小伙伴,还有很多的玩具等,这样是消除宝宝对陌生环境的恐惧,以及对于分离焦虑。但也不要过分的夸张描述,以免宝宝去了之后会有心理落差。2 安抚宝宝情绪大部分宝宝在前期入园时情绪会比较低落,那么家长可以给带一个宝宝最喜欢的玩具,这样都会给宝宝陪伴的安慰,每天回家后,和宝宝交流在幼儿园的遇到的人或事,多鼓励和赞扬宝宝,这样可以增加宝宝的积极性。3 调整作息入园前应该训练宝宝早睡早起的习惯,前期宝宝可能会有起床气,但是需要家长和宝宝的坚持,早上起来吃早饭后,午睡不能睡的太久,但家长不要操之过急,给宝宝慢慢适应的一个过程。
2021-01-04
荨麻疹属于多发病和常见病,研究表明:20%的人在一生中至少发过一次荨麻疹,主要的临床表现:皮损为风团,风团往往成批出现,可以迅速消退,反复发作,一般持续的时间不会超过24小时,消退后不留痕迹。发病原因比较复杂,过敏,感染等都可以导致,物理因素,冷热变化,摩擦压力也可以引起荨麻疹,很多人很难一下子明确病因,需要长期观察排查,从生活中寻找。家长在生活中仔细去观察,例如在孩子出疹前2-3小时吃过什么食品,到哪里去过,闻到过什么气味,接触过哪些特殊的东西等 ,是否有出现荨麻疹的情况,避免以后与这些过敏原的接触,预防过敏现象的发生。荨麻疹的治疗:首选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两岁以上),西替利嗪(6个月以上)等,具体剂量遵医嘱。宝宝痒的厉害,可以外用炉甘石洗剂止痒或者激素类药物。生活中家长要如何最好护理?1.冷敷:家长可以用冷毛巾在发疹的地方进行冷敷,敷几分钟,可以帮助局部止痒,也可以促进血管收缩,帮助皮疹恢复。2.远离致敏因素:如果荨麻疹反复发作,家长一定要想想最近是不是接触了什么明显的致敏因素,比如感冒,腹泻等相关感染,口服药物,海鲜等平时很少吃的食物,另外还有灰尘,花粉等。3.及时就医:如果宝宝荨麻疹反复发作,瘙痒难忍,冷敷没有效果,宝宝同时出现胃肠道水肿,恶心、呕吐、腹痛等情况,建议及时去医院。
2020-12-31
对于孩子不喝水的问题给出以下建议:1、借助工具的帮忙家长可以借助工具来帮忙,可以给小朋友挑选可爱的卡通杯子,或者在杯子中放入一个吸管,孩子对奇趣的东西都有兴趣,这样也容易让他们保持喝水的兴趣。2、放水果片白开水没有什么味道,想必这是很多宝宝为什么不爱喝的原因之一。1岁以上的宝宝,爸爸妈妈可以在白开水中放一片柠檬片、苹果片或者梨片,这样不仅可以让白开水里有一点自然的甜味,也可以增加宝宝喝水的乐趣。3、玩喝水游戏爸爸妈妈找来两只小杯子,每只小杯子都倒上同样多的白开水,一只杯子给孩子,一只杯子自己拿着,然后我们来玩儿“干杯”的游戏,每次干杯都要真的把杯子里的水喝干。喝白开水的问题也一下就解决了。建议杯子里面的水不要倒太多,以免宝宝喝水过急,呛着了。4、父母做好榜样任何习惯的培养,家长的作用都是至关重要的。爸爸妈妈在喝水时,有意的在宝宝面前来,同时作出夸张地动作,引起宝宝的注意。榜样的力量无穷啊!不可任意“浪费”培养好习惯的每时每刻。
2020-12-31
1、先让宝宝适应奶瓶喂养母乳喂养的妈妈可以把母乳挤到奶瓶里,等宝宝适应以后,慢慢再把再奶瓶中的母乳换成配方奶,这样宝宝能更容易接受。2、找到合适的奶嘴很重要很多宝宝接受不了奶瓶是因为奶嘴。这期间,最好给宝宝选用适合宝宝的奶嘴。现在有很多仿母乳喂养的奶嘴,颜色,妈妈可以选用这种奶嘴。3、选择合适的转换时机宝宝生病期间宝妈最好先不要给宝宝转换奶瓶,强行给宝宝换奶瓶,会增加宝宝的焦虑情绪更加排斥奶瓶。4、让宝宝接受母乳以外的食物母乳喂养的妈妈应该在六个月以后逐渐给宝宝增加辅食,给宝宝吃一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添加辅食应该做到多样化,让宝宝适应不同食物的味道,这样可有利于宝宝更容易接受配方奶粉从而比较容易接受奶瓶。5、把奶瓶当玩具在打算给宝宝使用奶瓶之前,可以给宝宝一个玩具和其他的玩具放在一起,偶尔给宝宝用奶瓶装一点水喂宝宝,即使宝宝不吸吮咬着玩也可以,逐渐让宝宝适应奶瓶,但是家长千万不要强迫。6、多次尝试有的宝妈给宝宝使用一两次奶瓶之后,看到宝宝排斥奶瓶就认为宝宝不喜欢奶瓶。宝宝接受奶瓶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家长不断地去尝试。要有耐心。7、尝试一些小技巧妈妈的乳头是温暖而柔软的,而奶瓶的奶嘴是相对硬且冰冷的,孩子自然会排斥,那么在喂奶之前可以先用温水把奶嘴泡一泡,使之温暖而柔软,更接近妈妈乳头的感觉,喂奶之前先挤出点乳汁涂在奶嘴上面,让孩子知道这里面也是有奶的。8.尝试让家里其他人喂有时候妈妈不一定是用奶瓶喂奶的最佳人选 妈妈身上会有特殊的奶香味,孩子一到妈妈怀里,闻着奶味就想到熟悉的母乳味道和吸吮乳头的感觉 更会拒绝吃奶瓶 可以让家里其他成员去喂 妈妈可暂时回避一下。来源:鲍秀兰诊室微博
2020-12-30
人类睡眠有快速眼动睡眠和非快速眼动睡眠两种基本形态。两种睡眠形态多次交替进行,使得我们的夜间睡眠像波浪一样有起有伏。宝宝也一样,一会儿翻了个身,一会儿又睡着了;过一会儿又翻身,并且有可能一下坐起来,又睡着了,可能还偶尔会打一两下呼噜哭一两声等。家长这样做1.不必每次都对宝宝的动静迅速做出反应,只需在他真正需要你时才回应他。最好的办法是:在宝宝有动静的时候,你先静下心来听一听,什么声音是睡眠时发出的,什么声音表明宝宝睡醒了,他需要你。2.如果宝宝只是翻身或哼哼一会儿,但没有醒,你只需把手放在他身上轻轻地抚慰一下;如果他还安静不下来,你可以看看尿布是否湿了等等,处理完之后再轻轻地拍拍他。有时护理不当,也会让宝宝睡不踏实,如太热了、有尿了、睡觉时穿的衣服不舒服、睡前吃得太多等等。
2020-12-30
1、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已经发布了《儿童眼及视力保健技术规范》指出,学龄前儿童(0~6岁)操作电子视频产品时间每次不宜超过20分钟,每天累计时间建议不超过1小时。2、眼睛与各种电子产品荧光屏的距离一般为屏面对角线的5—7倍。屏面略低于眼高。《规范》还建议,培养儿童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包括正确的看书、写字姿势等;持续近距离注视时间每次不宜超过30分钟。对于学龄儿童,每次接触手机电脑的时间不要超过半小时。3、电脑和手机等电子产品,保持40一60厘米是比较合适的阅读距离,看电视时则最好距离3米以上。尤其要增加孩子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的时间,增强体质,提高眼外肌和睫状肌的调节力。户外运动是唯一有效预防近视发生的方法。
2020-12-29
跳绳和其它运动相比较,对于身高的促进作用比较明显,而且基本上没有场地限制,只要一根绳子就可以动起来,十分简便。1、促进心肺功能跳绳能加快全身血液循环、提高心肺功能和呼吸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促使全身肌肉得到了锻炼、骨骼快速生长。2、刺激左右脑共同协作进步跳绳能促进孩子左右脑的协作,锻炼身体的平衡协调性、敏捷度、耐力和爆发力。3、燃烧多余脂肪跳绳能轻松燃烧掉身上多余的脂肪,这是一项最佳的瘦身操,而且安全有效。有相关测试数据表明,每分钟120~140次,一个小时就可燃烧掉600~1000卡的热量。跳10分钟,每分钟跳140次的运动效果就相当于慢跑半小时。如果天天坚持,很快就能看到效果。
2020-12-29
宝宝的辅食应保持原味,不加盐、糖等调味品,保持淡口味。淡口味食物有利于提高婴幼儿对不同天然食物口味的接受度,减少偏食挑食的风险。淡口味食物也可减少婴幼儿盐和糖的摄入量,降低儿童期及成人期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吃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补充钠,孩子平时吃的食物也足够补充日常所需了,根本不用再另外加盐 。根据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素摄入中的数据的参考:0~6 个月的宝宝钠适宜摄入量是每日 170 mg;6 个月~1 岁宝宝的钠适宜摄入量是每350mg;1~4 岁是每日 700mg。对于 6~12 个月已经吃辅食的孩子,除了从奶中摄入钠,还可以通过日常饮食去获取。大多数的天然食物中都含有钠,比如鸡蛋、猪肉、白菜,甚至苹果,都是实实在在的“隐形盐”。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每日盐摄入量是 5g,而现在我国居民的平均摄入量达到了10.5g,超出了 1 倍之多,吃多盐对孩子的危害不是立竿见影的就能看到,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确实是给孩子的健康埋下了一个大隐患。总之,1 岁以内的孩子一般都不用再额外加盐,1 岁以后也要尽量少吃盐。
20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