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坛首页 > 母婴育儿 >
母婴育儿
帖子 版主:母婴育儿版主
筛选 :
作者 查看
  • 大人扶着孩子走路,学走路会更快?

    在公园或者小区里,经常会看到家长弯着腰、扶着孩子走路的,孩子玩得不亦乐乎,可累坏了家长们的腰。这样的做法既累家长,又对孩子走路没什么实质性的影响,可以说是吃力不讨好。对于走路,孩子自己比别人更加“上心”,从小就开始为以后的走路蓄力了。他们开始翻身、坐、爬行等,都是在为走路做准备。多数孩子是不需要额外训练的,家长要有“水到渠成”的心态。如何让宝宝走稳?✦ 在家里尽量光脚或者穿个薄袜子。在外面鞋子尽量要穿得合脚。开始的时候鞋底不要太硬,便于孩子控制;✦ 地面平坦、周围环境安全。因为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容易摔倒;✦ 让孩子有目标地取物品、送东西。不要把玩具直接递给孩子,让他做你的小帮手

    安论工作队

    2022-01-12

    631
  • 12个月宝宝的认知能力培养

    12个月宝宝的认知能力培养学认红颜色先认红色,如皮球,告诉他这是红的,下次再问“红色”,他毫不犹豫地指住皮球;再告诉他西红柿也是红的,孩子会睁大眼睛表示怀疑,这时可再取2-3个红色玩具放在一起,肯定地说“红色”。颜色是较抽象的概念,要给时间让孩子慢慢理解,学会第一种颜色常需3-4个月。颜色要慢慢认,千万别着急,千万不要同时介绍两种相近的颜色,否则更易混淆。

    粉红粉红的一天

    2022-01-11

    1191
  • 让孩子足不出户并不会减少生病次数

    有些家长把孩子当作温室的花朵,尤其是老人带宝宝的家庭,为了避免宝宝生病,少让宝宝在室外玩,少接触其它小朋友,认为这样就能避开病毒,少生病。其实这样做,宝宝的免疫系统就会非常脆弱,孩子的免疫系统是在一次又一次与微生物的斗争中得到锻炼而不断完善的,免疫系统就像是与致病微生物作战的部队,部队里有指挥员,有战士,他们需要有小型的战争,来强壮自己,以保证战斗力。正确做法:让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和其它小朋友一起做游戏,玩玩具,这样抵抗力才会越来越强。温馨提示1.很多常生病的宝宝,会在4岁后得病次数逐渐减少,这说明宝宝对很多病毒都有了免疫力,体内有抗体,所以生病会越来越少。2.常患严重感染,常需要住院或发育不良的宝宝,父母应该及早带去看医生,查查有无免疫缺陷。

    包子

    2022-01-07

    747
  • 家长牵着宝宝的手学走路好不好?

    经常看到家长牵着宝宝“学走路”,自己还累的腰酸背疼,过后还抱怨看孩子真累。殊不知,这么做真的是费力不讨好。牵着宝宝走路,容易形成宝宝错误的走路习惯,比如踮着脚走;牵着宝宝走路,容易对宝宝的骨骼造成损伤,大人不注意力道会导致宝宝胳膊骨折或脱臼 ;大人牵着宝宝走,不利于宝宝前庭平衡能力的发展;家长过多的干预,容易让宝宝的依赖性会更强。宝宝会走路的前提是下肢要有足够的力量,身体平衡能力达到才能走路。其实,在小月龄时的抬头-翻身-坐位-爬行-扶站-独站等,都是锻炼平衡和四肢力量。如果这些力量达不到,宝宝自然无法独立行走。宝宝的发育都是遵循发育规律的,不可强求,顺其自然,家长创造锻炼的条件就可以了。

    我无力抗拒失重

    2022-01-06

    808
  • ​适合1~3个月宝宝的玩具

    可以播放音乐的玩具;明显对比图案,比如黑白卡、家庭相册、图画书等;各种色彩明亮的玩具,尤其是红色。最好是可以移动的,不能移动的,家长也可以拿着来回移动让宝宝眼睛追着看;拨浪鼓。宝宝可以抓住并摇晃,当宝宝意识到是因为自己的晃动让拨浪鼓发出声音,他会表现的很开心。发育特点:这个月龄的宝宝,家长还应留意宝宝的情绪变化,要准确的识别他发出的信号并给予回应;宝宝会对大人的脸,尤其是妈妈的脸感兴趣,可以在家里和宝宝玩躲猫猫的游戏。

    重新开始

    2022-01-05

    780
  • 菠菜并非宝宝的补铁首选

    100克菠菜含铁2.9毫克,与瘦肉(3毫克)接近,菠菜补铁的说法似乎很有道理。但菠菜中的铁属于非血红素铁,吸收率很低,而且菠菜本身即含有大量草酸,草酸抑制铁吸收,导致菠菜中铁的吸收率只有1.3%。所以菠菜并不是宝宝的补铁首选。当然,菠菜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能为健康带来多种好处,平时也是可以作为绿叶菜来丰富宝宝的餐桌的。注意:在给宝宝吃菠菜时,可以先用开水焯一下,去掉大部分草酸,然后再给宝宝食用。也可以用菠菜汁做成各式面食或者点心,宝宝也会很喜欢。

    安论工作队

    2022-01-04

    871
  • 备孕期间已经吃了3个月叶酸还没怀上,还可以继续吃吗?

    可以。一般不会有副作用。通常建议孕妈每天服用0.4mg的叶酸补充剂,细心的孕妈会发现复合维生素中的叶酸含量一般是0.8mg,备孕的女性朋友大可放心长期补充1mg以内的叶酸是安全的,对身体不会有其他副作用。补充叶酸,是备孕和怀孕期间最重要的事之一。大量研究表明,如果孕期缺乏叶酸,会增加胎儿出现神经管缺陷的风险,比如出现无脑儿,脊柱裂等。临床上建议所有女性应该在备孕前三个月就要开始吃叶酸了,主要原因是胎儿神经管闭合发生在孕5-6周,而叶酸的补充需要时间累积,血浆叶酸的浓度达到适宜状态需要12-14周,这就决定了开始补充叶酸的时间。生活中中很多女性再发现自己怀孕时,已经是第五周以后或者更晚了,这时再开始补充叶酸的话,往往是滞后的。因此,叶酸要从孕前补充到至少怀孕后的三个月,甚至可以补充到哺乳期结束。

    我无力抗拒失重

    2021-12-31

    3060
  • 不建议2岁以下儿童看各种屏幕

    现在我国的小学生及幼儿园的近视发生率是50%,中学生的近视率是70%,高中生中已经接近20%的人属于高度近视了,因此整体近视的水平是很高了,通常预防及干预最好的阶段是8岁以前,在生活中家长要尽量去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可以试试以下的几种方法:1、 多进行有效陪伴有些大人希望孩子安静下来,会直接把电子产品给孩子。让孩子玩手机、看电视,这样孩子就会变得很安静。当孩子感受到和父母在一起更加有意义的时候,就不会沉迷于手机游戏了。陪伴和陪着,是有本质性区别的。有些父母虽然是在家里但是陪孩子的时候却是心不在焉的,边看手机边陪孩子,对孩子说“你玩你的,妈妈/爸爸陪着你”。但是这样的陪伴,却并不是孩子需要的。其实很多时候,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都是大人不经意之间的看护方式造成的。忽略了孩子真正的需要是什么,或者是不理解孩子到底需要是什么。因此当孩子发生不当行为的时候,比起批评与责骂孩子,大人要先进行自我反思。2、寻找代替电子产品的活动家长对于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限制,一定程度上会引起孩子的反感。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多参加其他的活动,比如让他们邀请朋友来家里参加派对,或者鼓励他们去运动,亦或是尝试新的兴趣爱好。3、. 控制熄灯时间研究表明,电子产品会对睡眠造成不良影响。对于青少年而言,在睡前使用社交网站、做作业,或者玩电脑游戏都会对大脑造成刺激,并造成入睡困难。此外,蓝光的刺激也会影响生物钟,并抑制褪黑素的产生,而这些对于睡眠健康都是至关重要的。家长应在入睡前的一小时打造一个零电子产品的时段,让孩子关掉手机,并鼓励他们阅读或听音乐。4、父母以身作则我们经常说“父母的行为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可又有多少家长真的记住了这句话呐?如果家长在孩子面前手机不离手,对于孩子的需求不管不问,那么孩子就会依赖其他的物品来满足自己的要求。因此在孩子面前,父母看手机的行为也是孩子模仿的最重要的一方面。学龄前的孩子都是在无意识的模仿中成长起来的,并且孩子没有鉴别能力,你的言谈举止,孩子看到了之后都会照单全收,储存在自己的大脑里。所以我们也经常说孩子是家庭的代言人,因为我们的言谈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当孩子看到父母在游戏面前如痴如狂的时候,孩子也会觉得不公平“为什么你能玩我不能玩?”因此,父母要对自己的行为有所约束,制定的规则不能光限制孩子,我们自身也要以身作则。在生活当中和孩子找到共同的爱好,参加有意义的户外活动,也有利于增加亲子关系。和孩子们一起行动,不被电子产品所“奴役”,拒做低头族,更好地拥抱生活吧。

    若无其事的苹果

    2021-12-30

    1391
  • ​怎样才能让宝宝的头长得乌黑浓密呢?

    头发的颜色、多少、受遗传的影响比较大。构成头发的基础物质就是角质细胞,每一根头发都由发干、发根及根端的毛囊三部分组成。毛囊与头皮中的血管神经相连,从血液中获取营养来滋养发根及发干,使头发不断生长、更新。在这个过程中,头发所需的营养成分只占人体全身营养成分的很小一部分。哪些营养会影响头发呢?首先,体内缺铜会使头发发黄,因为酪氨酸氧化成黑色素,需要含铜的酪氨酸氧化酶参与。第二,光氨酸或半光氨酸缺乏,也会造成头发发黄。为了让宝宝的头发长得乌黑浓密,家长最重要的是保证均衡的饮食。铜并不需要额外补充,但可以吃些含铜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鸡肝、猪肝、鸭肝等,此外贝壳类食物含铜也丰富,牡蛎、蛏子等可经常食用。光氨酸与半光氨酸在蛋白质中含量丰富,因此保证宝宝奶和鸡蛋的摄入,补充优质蛋白质。提示:患苯丙酮尿症的宝宝生下来头发发黑,以后逐渐变黄。这种病是新生儿筛查中的一项,一般在生后三天内查足跟血。苯丙酮尿症的宝宝,发现后要及时治疗,因为它影响的不仅是头发,更重要的是智力。

    重新开始

    2021-12-29

    988
  • 母乳喂养的宝宝,如何判断有无吃饱?

    乳房上没有刻度,因此妈妈无法判断宝宝的小嘴巴里究竟每次吸吮了多少乳汁。但这并不表示我们对此束手无策。要知道母乳分泌量是不是足够,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判断。乳房变化:哺乳前乳房饱满,摸上去硬硬的,用手挤压时或听到宝宝哭声时很容易挤出乳汁;有吞咽声:宝宝吮吸时,表情很满足,能听到“咕咕咕”的吞咽声,数分钟后感觉乳房渐渐变软;小便多:纯母乳喂养阶段,一天大概需要换6~8片尿布,且每片尿布都是沉甸甸的;勤排便:频繁的排便也是宝宝吃到足够的母乳的另一个表现。不过,此指标只针对6周及以内的宝宝而言。0~6周的宝宝,通常一天有3次以上的排便;而稍大一些的宝宝,排便规律则各不相同,有的宝宝也许一天排便7次,而有的也许几天才排一次。对稍大的宝宝而言,大便的性状是关键,只要排便时间规律,性状呈金黄色糊状,那么妈妈便可推断出宝宝已经吃到了足够的母乳;睡得好:吃完母乳,宝宝能安静地睡1~2小时,醒来以后精神愉快;反之,如果宝宝一吸奶就睡,不久就醒,且醒来就哭闹,要找奶吃,往往提示母乳量不足。体重增长:宝宝到底长得好不好,最直观的就是身高体重了,那身高体重的评估标准是什么呢?这个标准不是别人家的孩子,也不是家长的主观判断,而是有一套科学的评估工具,这个工具就是生长曲线。

    我无力抗拒失重

    2021-12-25

    1156
  • 标准衔乳姿势,让娃吃饱,让妈少受伤!

    这个标准衔乳姿势,请各位喂奶感觉到痛的妈妈仔细研究下。乳头是对着鼻尖而非嘴唇,衔乳是孩子主动而非被压着头强迫,满足以上两个,口腔自然会张到足够大,充分包住乳晕而不只是叼着乳头,这样的衔乳一定不会产生疼痛。

    痞老板

    2021-12-24

    1141
  • 7~8个月宝宝:引导爬行

    俗话说:三翻六坐,七滚八爬,周会走。每个过程都不能少。然而,不少家长舍不得放下孩子,天天抱着孩子,门诊见到不少孩子不喜欢爬行,只喜欢站立。缺少爬行而直接站起来开步走的宝宝,步行方式可能会非常奇怪,脚会有点偏内。这是因为他脚的拇趾比较弱,而且他不懂得用脚跟先着地,所以就会晃来晃去,好像缺乏力量 。另外,在遇到快要摔倒的情况时,会爬的宝宝明显比不会爬的宝宝更懂得自我保护。还有研究表明,缺失爬行训练的孩子,未来平衡能力可能会差一点,比如长大后不能单脚跳,不能踢毽子等。Tips:家长一定要想办法为孩子创造专门玩耍的空间,训练宝宝爬行。

    我无力抗拒失重

    2021-12-24

    1212
  • 约有30%的10岁龄以下儿童有磨牙的问题,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种:

    1.睡前太兴奋,夜间磨牙与大脑多巴胺系统的功能处于不平衡状态有关。当白天玩得过于兴奋,或者情绪过于紧张、焦虑,思想压力过大时,都可使孩子休息时大脑仍处于一 种兴奋的状态,从而导致夜磨牙的发生。2.晚餐过饱,或者睡前吃宵夜,胃肠道里还存留着食物,消化系统会继续工作以“消灭”这些食物。此时,咀嚼肌也会被动员一起参加工作,从而导致孩子睡觉磨牙。3.睡眠姿势不好。如果孩子睡觉时长时间侧向一边,会造成咀嚼肌不协调,受压的那一侧咀嚼肌会不断地异常收缩,从而出现磨牙。另外,孩子蒙着头睡觉也不好,这样会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缺乏氧气,导致孩子睡觉磨牙。4.牙齿咬合关系不好,有些孩子由于牙齿的咬合关系不协调,如牙颌畸形、缺牙、牙齿缺损或过长、长期单侧咀嚼等,都可引起牙齿的咬合障碍。为了使牙齿更好地接触,在晚上熟睡后,机体便会下意识地做出咀嚼痉挛和收缩的动作,以达到牙齿咬合尽可能平衡的状态。所以,当家长听到孩子磨牙磨得很厉害时,应该带孩子到口腔科检查。5、乳牙和恒牙的萌出期是磨牙发生的高峰期,这是正常现象,随着牙齿的萌出磨牙现象会自然缓解,不需要特殊干预。目前尚缺乏足够的证据说明磨牙和缺钙、肠道寄生虫有关系。

    包子

    2021-12-23

    1146
  • 孩子得了哮喘怎么办?

    因为哮喘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在接触到过敏原,刺激性气味,食入过敏食物、剧烈活动、感冒、大笑、哭闹、气候变化等都可能发作,出现咳嗽、喘息、气促、胸闷呼吸等反应。所以家长们在孩子日常的照护上一定要当心。治疗哮喘的首选药物—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采取的是吸入治疗,药物只作用于局部,且吸入的量非常小,用微克计算,所以家长们不用担心副作用的问题家长们不必把激素当成洪水猛兽,一律抗拒,而应该遵医嘱积极治疗,哮喘控制治疗是一个长期、持续、规范化和个体化的过程,家长要最好长期战斗的心理准备。哮喘的孩子对环境要求确实比较高,因为屋内尘螨、花粉、二手烟、油烟等都是诱发哮喘发作的常见原因。针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保持房间通风、有阳光;床上不放毛毯、公仔;家里不铺地毯;房间不放花草植物;家人不抽烟;做饭时开油烟机,关闭厨房门,让孩子远离油烟环境不点蚊香;床单、被罩、被套等每周都用60度以上的水烫洗一次;蚊帐、窗帘、空调滤网也要定期清洗。

    重新开始

    2021-12-22

    1185
  • 为什么2岁时的宝宝最“可怕”?

    在孩子1岁半~3岁这段时间,孩子正在从婴儿时期过渡到幼儿时期。孩子在身体、动作、智力、情感、认知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变化。大部分的孩子在这个阶段,都已经能够走路,并且乐于探索家里的角角落落。开始牙牙学语,可以发出简单的单词或者短句。能够听懂大人的话,并且大人做什么,会跟着模仿做出相应的行为。其中,孩子的自我意识空前的强烈。从一出生认为自己跟妈妈是一体的,到后来明白了,自己是一个个体,明白了“我”的概念,并开始以自我为中心。同时认为其他人也要听我的,父母也不例外,这个阶段也称为自我意识的敏感期。这个时期无疑至关重要的。孩子正在用自己的眼睛,用双手双脚,用自己的方式去审视这个世界,发现世界,认识世界。同时孩子即将要迎来社交的挑战,要去参加早教或者幼儿园的集体生活;生活习惯调整的挑战,慢慢要开始脱掉纸尿裤,换上小内裤,进行如厕训练等。这些对于孩子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

    我找不到出口

    2021-12-21

    1164
返回顶部